WFU

2022/12/31

2022年度回顧:生活總是被工作與雜事追著跑,有多久沒有好好看完一本書了呢?


作者:朱健豪 醫師


擔任主治醫師的3年間,工作挾持了我的人生,家人身體產生了劇變,疲勞與壓力逐漸吞噬了我,人生,似乎就這麼卡住了。

2022年3月開始強迫自己,養成規律閱讀習慣,累積閱讀了50本書,撰寫了30篇部落格文章,從閱讀中找到了不一樣的自己,更一點一滴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步調。

藉著2022年的最後一天,跟大家分享令我受益良多的5本書,以及實體書與電子書的閱讀差異。




2022年讓我受益良多的一本書,從作者的文字中,得到了鼓勵,開啟了輸出閱讀心得。

傳統的閱讀學習法屬於「輸入」,也就是外在知識的作用只是「改變大腦」。然而這樣的輸入學習法,最大的問題在於空有想法缺乏行動,也是常常學習完就忘了的主因。

藉由積極的「輸出」並採取行動,讓知識跳出大腦框架,達到「改變真實世界」的效果,正是所謂的學以致用。

生活本身就是一種輸出。藉由文字、語音或影像,將大腦中任何有價值的資訊或知識,分享給其他人。

書本內容除了輸出學習外,更提出許多關於表達或生活觀念的建議,同時附上許多圖表,連重點文字都上色了!每個主題篇幅都只有1-2頁的內容,推薦給大家!

輸出,讓更多人知道自己的「魅力」與「實力」



養成固定閱讀之前,自認對投資理財有一定的觀念,然而本書作者有別與傳統理財專家,以實業家的角度分享對於「金錢」的看法,讓我獲得一個更健康的金錢觀。

我們都知道金錢很重要,但如何看待金錢,也就是所謂的「金錢觀」,都缺乏一個較為健康有益的心態。

其中最令我深刻的,是作者鼓勵每個人應該勇於追求金錢,珍惜金錢。金錢只是一種載體,協助我們達成各種目標。金錢只會因爲使用者造成不同結果,不該過度的被醜化。

追求金錢固然重要,但更為關鍵的是我們追求的「方式」- 藉由協助他人解決問題而產生價值,賺取合理報酬,再持續提升自我價值,提供更高價值的服務,再次賺取更高的報酬,利人利己,勇於追求金錢。

成為有錢人是你的權利,也是一種選擇



本書改變了我對生活與工作的看法。表面上書名是要我們經營一家小而美的公司,但更為重要的核心是「圍繞著自己的生活,建立自己的事業」。

每個人都是CEO,都是一家名為「自己」一人公司的管理者。唯有思考自己的生活理念-選擇工作之外的生活,我們才能著手打造屬於自己的人生,讓工作配合我們的生活。

當然現實不會總是盡如人意,但我們可以試著將部分的一人公司概念帶入生活、坎入工作,從小地方做起,會是個很好的開始。如同作者與許多斜槓創業者,先在原有職場斜槓接案,待收入可以打平開支後,便可依據理想的生活型態,決定是否自行創業。

根據想要的個人生活,打造怎樣的一人公司

4. 致勝心態

你是否覺得許多事情,無論是工作、運動,乃至考試唸書、音樂藝術等,自己沒有相關的天份?「算了啦,反正我就是…」如果你也有跟我一樣的想法,其實我們都是陷入了「定型心態」。

相對於「定型心態」,「成長心態」相信藉由持續努力與學習改進,一個人終能在各方面有所成就,突破「天份」這個枷鎖,解放我們的潛能。所謂天份,只不過是在起跑線上取得些微優勢,人生終究是場馬拉松,看得是誰能努力到最後一哩路。

身為外科醫師的我,總是害怕面對手術失敗,導致病人受苦,更會讓自己的自尊心遭受打擊。往往一個不順利的手術經驗,便從此令自己裹足不前。現在我告訴自己,成功就是學習新事物,盡力發展自我,而失敗是不成長,未能發揮自己充分的潛能。不為成功,只因為本身值得努力而奮鬥

無論有什麼能力,唯有努力才能把它們轉為真正的成就



人生的目的與意義,隨著我們增長,漸漸的被現實修改、剪碎。生活的種種困境與現實,逼得我們不斷退讓,做出一個個妥協,迷失在人生的汪洋之中。

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可以看出哪些對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不主動適當的做出資源分配,別⼈將會替我們做出決定,⽩⽩浪費我們有限的⼈⽣資源

重要的問題是,對自己而言,人生什麼才是最重要的?我們選擇將資源大量投入工作時,也就錯過了與家人好友共享生活的美好機會。問問自己,找到衡量人生的那一把尺。

長遠快樂最重要的因素,是和家人好友的關係



電子書 V.S. 紙本書

在思索了幾個月後,在今年10月,踏入電子書的大坑,還一不小心在雙11時,成了活動期間全台單筆金額最大者

電子書與紙本書的比較,網路已經有許多整理不錯的資料,所以下段內容僅依據我個人感受,分享電子書「主觀」的4個優點與4個缺點。

1. 電子書的4個優點


|可以隨時利用零碎時間閱讀

一天之中許多零碎的時間,例如通勤,比起拿出紙本書閱讀,使用手機或平板來閱讀會更方便許多。把握這些零碎的時間閱讀,也是可以累積可觀的閱讀量。

|筆記整理便利|

我個人不喜歡在書本留下痕跡,也不喜歡一邊閱讀一邊寫筆記,因此紙本書的筆記對我來說一直是個困擾。這也是我踏入電子書的主要原因。做完筆記後,再藉由軟體彙整,讓我省下不少時間與心力。

書價便宜

電子書與紙本書有一定的假差,尤其像是Kobo平台每日99書單活動,只要99元就能購入一本電子書,長期下來節省不少荷包。

不佔空間

我喜歡收藏實體書,但是相對的書本所佔空間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更別說還有保存書籍的問題。日後搬起家來更是惡夢一場…


2. 電子書的4個缺點


|缺少空間記憶

大腦的位置細胞,會根據事物相對位置,納入情境,作為記憶的一部分。紙本書上每段文字都處在不同厚度、頁面角落,也就是說,我們在回想一段內容時,想起是來自書中的那一角落、那個厚度的頁面看過。電子書缺少這方面的記憶資訊。

|較不珍惜書籍資源|

可能缺乏實體觸覺與視覺刺激,無形之中在閱讀時對於電子書,總少了一點珍惜感。手上拿著有重量、厚度的紙本書時,從指尖傳回的紙張觸感,翻頁的聲音,甚至書本獨有的氣味,無形之中會督促自己,要以更珍惜的態度來看完這本書。

長期花費可能較高

購買紙本書時,都會先稍微看評論再決定購買。但由於購買電子書相對便利許多,沒有存放壓力,也不存在脫手空間,再加上相對便宜的單價與眾多促銷,很容易一買再買,長期而言可能因此購入大量書籍。

格式不一

電子書的主流格式以epub為主,在閱讀時可以依據個人喜好調整大小。但有些圖表多的電子書,可能會以PDF格式呈現,導致閱讀體驗極差。另外有其他書友提到,每家出版社的電子書製作方式可能不一,導致閱讀體驗不一,在購買前可能要稍留意。



2022年,全球發生了許多憾事,或許我們的生活也是如此。2023年,不妨讓我們作為一個起點,心懷希望,擁抱全新的一年!


願每個人所有的追尋,都能帶領找到平靜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

2022/12/27

【閱讀心得】《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找到屬於自己人生的一把尺


作者:朱健豪 醫師

書籍圖片來源:天下文化出版社

“如果不想辦法釐清人生目的,就像坐在一艘沒有槳的船,
只能隨波逐流,在人生的驚濤駭浪中載浮載沉。”

早晨來自手機的鈴聲響起,揭開一日的序幕:擁擠的大眾運輸、機械性的例行事務、難以閱讀的辦公室空氣、加班即日常的節奏,下班後僅存的時光,甚至還得用來修補搖搖欲墜愛情或親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望著不斷攀升的物價與房價搖頭,這樣的人生,宛如行走在無止盡的隧道裡,看不見光明的一天。

忍不住的問自己,難道接下來30年,都要度過如此單調乏味的人生?這樣的人生,目的、意義與價值為何?

至少,幾年前的我,總是會不時冒出這樣的想法。



本書談什麼?

從小,我們總是被灌輸好好唸書,找到一份好工作、另一伴,成家立業,從此過著幸福樂的人生。但現實的劇本總是越走越偏,我們在人生的各個岔路上作出妥協,無數個下不為例......
這樣的妥協讓我們漸漸的失去自我。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人眼中也有一千個人生價值。面對人生的驚濤駭浪,如果我們缺乏了適當的指南針,我們永遠無法在人生的彼岸端靠岸,只能在風雨中隨頗逐流,迷失了方向。

各種心靈勵志的書籍,利用各種暖心的話語撫慰我們的心靈。然而現實的巨輪,依然持續的輾壓我們身心,逼得我們做出各種妥協。要是能有一把尺,能夠衡量我們自己的人生,讓我們在各個人生的決定上丈量,進而做出適合的決定,讓自己的人生目的越加清晰。

這也是本書的目的:作者藉由他傑出的企業理論,套用在人生的衡量上。裡用這些理論,讓我們自身思考人生的目的,而答案也將呼之欲出。

於此分享3個有感的原則給大家。


衡量人生的3把尺



1. 擬定個人資源分配
從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決定,可以看出哪些對自己而言是最重要的。

我們每個⼈的資源都是相對有限的,時間、專注⼒、⾦錢等等。如果我們⾃⼰不主動適當的做出資源分配,別⼈將會替我們做出決定,⽩⽩浪費我們有限的⼈⽣資源。⼈⽣的每個決定,都反映出我們的⼈⽣信念與價值,也決定了未來⼈⽣的⽬的地。也就是說,我們要學會重掌⼈⽣⽅向。

因此,我們必須思考⾃⼰⼈⽣的願景與⽬的是什麼。說起來很抽象,但我們可以試著閉起眼睛,想像20-30年後的⾃⼰,理想的⽣活樣貌是什麼,⽽要達成這樣的美好⽣活,可能需要哪些價值觀、信念或是技能,⽽要達成這樣的信念或技能,需要投入哪些必要與多少的資源來達成。這樣做的好處是,每個需要決定資源分配的當下,我們能夠以長遠⼈⽣⽬的最為準則,避開短視近利的陷阱。

了解資源分配是⼀回事,⽽實際⾏動改變⼜是⼀回事。唯有⾏動,才可能造成改變。當我們把⼀個想法保存在腦中時,無論如何偉⼤,都不具備任何價值。唯有藉由付諸⾏動,才能發會無窮的⼒量。把⾃⼰的⼈⽣⽬的與策略⼤膽的寫出來,拆解成為許多的⼦⽬標,改變從⼩步跨起,養成⾃律習慣,落實⾏動,更重要的是紀錄結果並定期檢視調整,藉由視覺得輔助刺激,能激勵我們,也能讓我們更清楚現在與未來的位置,讓路徑更明確。



2. 必須完成的⼯作
很多公司開發產品會失敗,因為他們沒深入了解顧客購買產品是為了解決什麼樣的問題;而我們的人際關係也是。

要如何經營人際關係?我們可以採⽤這樣的觀點:「必須完成的⼯作」。書中以奶昔店為例,店家思索著該如何去銷售更多的奶昔,例如加量?還是更多風味? 然⽽作者的建議則是從協助顧客「必須完成的⼯作」著⼿ - 早上的顧客買奶昔主要是為了打發長途通勤的無聊時光與充飢,因此試著讓奶昔更濃稠可以顧客吸得更久、添加果粒增加顧客吸食的新奇感以及增添⾃助奶昔機避免排隊耽誤顧客時間。

店家想要的是增加奶昔的銷售量,避開思考銷售⾃⾝產品本⾝,⽽是藉由協助顧客要完成的⼯作或任務,獲得了他們⾃⾝的利益⽬的。⼈際關係亦同,我們總是想著⾃⼰要的是什麼,忽略了關係是由兩⼈以上所構成,對⽅也會有⾃⾝的⽬的。試著以「必須完成的⼯作為」作為⼈際間的透鏡,讓問題的本質更清晰,讓⼈⽣更美好。



3. 建構理想的家庭文化
文化就像自動導航裝置,能讓孩子自然知道怎麼做才是對的。

⼀個運作良好的組織,都會有相對應的組織⽂化,作為成員們決策⾏為的⾃動導航系統。⼀個家庭也是如此,當我們培養相對應的家庭⽂化,家庭的成員,尤其是我們的孩⼦,即便我們不在⾝旁,也會知道如何應對。理想的家庭觀念不會⾃動形成,唯有實際⾏動。空有想法卻沒有作為,家庭⽂化還是會形成,孩⼦依然會觀察並接受到我們傳達出的訊息。

如同在公司組織中,我們應該避免只出⼀張嘴。要落實家庭⽂化,可以藉由遇到各種問題時,與孩⼦們討論分析問題,並邀請孩⼦們⼀起參與,以實際⾏動解決問題。⽽實際解決問題的⽅式就會漸漸的形成家庭⽂化,引導孩⼦們前⾏。然⽽,導航也有失靈的時候,把握每次可以與孩⼦互動討論的機會,建立起我們⼼⽬中期盼的家庭⽂化,送給孩⼦⼀份最為寶貴的資產



後記

自己的人生目的是什麼?坦白來說,我自己鮮少思考過這個問題。剛好藉由這個機會,回想自己出社會後的資源分配:如同絕大數的人一樣,極度失衡的分配在工作領域內,鮮少的資源分配給最重要的家人朋友,以及自己。如此分配不均的結果,或許也反映出我自身對職涯的追求:專業成就、財富地位。但也在心中激起了一道道漣漪,除了工作,我是否該把更多的資源分配給家人朋友?或是追求名利以外的社會貢獻?

近幾個月以來,一些因素的影響下,導致看診時間減少,收入也因此減少。但也因此相對獲得更多時間,有機會去思考或探索人生的更多可能:心靈財富、健康意識、人際關係、社會貢獻、休閒娛樂。戶頭的數字減少了,但心裡卻富足了一些。

“如何知道我在想什麼?只有在看到我做了什麼以後”
古語云: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藉著新年的到來,勉勵自己身體力行,如同破框能力的核心概念:先行動後思考。願每個人找到屬於自己的一把尺。


長遠快樂最重要的因素,是和家人好友的關係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

2022/12/23

【口腔顎顏面醫學】植牙前要知道的10件事(中)


作者:朱健豪 醫師 


上一回植牙前要知道的10件事(上)分享了4個觀念:

(1)什麼是植牙?
(2)什麼情況下要植牙?有沒有其他方式?
(3)爲什麼植牙價格偏高?
(4)每個人都可以植牙嗎?

沒看過的朋友可以點擊連結以進一步了解。

本文續接分享關於植牙的3個觀念。



5. 植牙手術怎麼做?有哪些步驟?

在缺牙的地方適當溫和地鑽孔,再慢速地植入人工牙根

我們ㄧ樣將植牙以蓋大樓為例,植牙粗略來說可分為4步驟:

(1)藉由平面X光片或是立體電腦斷層,評估植牙鄰近顎骨(預估土壤地質),預先設計好植牙施工藍圖,以利後續施工

(2)根據先前設計好的施工藍圖,以精密的植牙「電鑽」溫和地在顎骨上鑽孔,替換不同粗細鑽針,逐步擴大孔洞(在施工打入地樁前,預先在作為地基的土壤鑽孔)

(3)依據事先的植牙計畫與鑽孔當下顎骨的情況(實際土壤地質),選擇適當大小、長度的人工牙根,以非常緩慢的速度,將人工牙根鎖進在第二步驟已經鑽孔好的顎骨內(在施工地基土壤內打地樁)

(4)根據X光與植入過程情形,醫師當下會決定植牙人工牙根有無微調之必要(深度、角度等)

等待人工牙根與顎骨穩定結合後,便可以進行後續的假牙製作,重新享受美食與笑容

|在骨頭上鑽孔不會很痛嗎?|

在顎骨鑽孔過程中,藉由:
(1)穩定緩慢的鑽針轉速(800-2500 rpm)
(2)持續噴灑生理食鹽水降溫
(3)醫師適時地上下移動鑽針
避免顎骨因摩擦產生高溫發炎壞死,發炎有效地減少,手術完自然沒有過多的疼痛感。

以個人經驗上來說,植牙的術後不適普遍比一般拔牙還輕微,有的病人連止痛藥都沒吃



6. 市面上各種植牙方式差別在哪?

大原則都相同:醫師用手把人工牙根放到合適的位置

大家可以試著Google一下「植牙」,就會看到頁面上有各種五花八門的植牙方式,例如數位電腦植牙、數位導航植牙、舒眠無痛植牙、微創植牙、即拔及種、免開刀植牙等等,不勝枚舉。究竟哪個才是適合自己的方式?

以現行的主流植牙方式,原則都跳脫不了本文第一點的步驟,還是需要在顎骨上鑽孔醫師將人工牙根植入。唯獨在植牙計畫或執行的過程中,有些許的差異,藉由了解差異,我們才能衡量自己偏好的方式。

|人工植牙?數位電腦植牙?|

以台灣目前植牙手術來說,還是以「人工」植牙的方式,也就是必須藉由醫師的手來完成手術。而所謂的「數位電腦植牙」廣義來說,指的是植牙手術前的治療計畫,藉由立體的電腦斷層來模擬植牙的位置,有些醫師甚至會將模擬完的結果,以3D列印的方式印製出病人專屬的手術導引模板。相較於傳統的方式,能大大改善人工植牙的精準度與縮短手術時間

|微創植牙?舒眠無痛植牙?

以單純植牙的手術來說,都可算是「微創植牙」,可能不同醫師的微創有著些許差異,但對於手術後的不適感,不會有著巨大的差別。

一般的植牙手術,手術前會先在口腔內的手術部位施打局部麻醉,因此過程中基本上是「無痛」的。而「舒眠無痛植牙」,是在專業麻醉科醫師的協助下,將鎮靜的藥物打入血管,讓手術病患呈現半睡半醒的「舒眠」狀態,來緩解手術過程中的焦慮感,但手術過程中依然需要施打局部麻醉藥來達到無痛的效果。

|該怎麼選擇?

以專業技術層面來說,數位電腦植牙或數位導航植牙等,並無巨大差別,我們可以理解為只是使用不同的輔助工具來完成植牙,目的都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精準度、更快的手術,對病患與醫師都是有利的方式。

至於免開刀或微創無痛植牙,朱醫師個人認為更像是一種「宣傳手法」。植牙手術本身,廣義來說本來就是微創手術,微創手術說到底也是一種「開刀」。

至於「舒眠無痛植牙」,對於極度恐懼牙科治療的患者,無論是器械的運轉聲、口腔內大量的噴水等,簡直是天大的福音。當然額外衍生的費用、淺在的舒眠鎮靜風險也是需要納入考慮的部分。

還是那句老話:沒有最完美的治療,只有最適合的治療!



7. 為什麼有些人植牙要補骨?

骨頭如同地基,不夠時當然蓋不了大樓、植不了牙

ㄧ樣以蓋大樓為例,當土壤地基(顎骨)不足時,勢必無法打入足夠的地樁,建立穩健的地基(人工牙根)。此時只能先將地基補足並養地(補骨),日後才能建立穩地的地基,蓋出大樓(假牙)。

|為什麼會骨頭不夠?|

骨頭不夠,說穿了就是需要的人工牙根大小,超過缺牙部位剩下的顎骨,是一種相對的概念。
那醫師是怎麼決定人工牙根大小?通常會以缺牙位置、性別、年齡、缺牙對咬牙與醫師經驗等,來衡量需要種植的牙根大小。

然而更常導致骨頭相對不足的原因,主要來自於:

(1)缺牙過久:牙齒因為疾病等因素拔除後,顎骨會開始漸漸萎縮,導致骨頭高度與寬度嚴重減少

(2)未及早治療: 許多人喜歡以「痛」來作為標準。但很多時候,慢性的牙周病與牙根尖病變是幾乎沒有感覺的。隨著時間,顎骨漸漸的被破壞侵蝕,等到發現時,大部分的顎骨早已消逝殆盡

|補骨的骨頭從哪裡來?|

目前常用在植牙補骨的骨頭來源可簡單分為:

(1)自體骨:就是病患自己的骨頭,取用口腔內或是口腔外其他部位的骨頭,作為補骨材料

(2)異體骨:病患以外其他人的骨頭,俗稱的骨粉。目前最常用的補骨來源

(3)異種骨:來自其他動物的骨頭,常見的有豬骨或牛骨

(4)人工骨:人工合成的骨粉材料

醫師會根據經驗喜好、骨頭缺損狀況、植牙位置、病患宗教信仰等選擇適合或混搭骨粉,以達到理想的補骨效果

|一定要補骨嗎?|

補骨手術,無論是困難度或是術後的不適,都會比植牙手術本身明顯許多,更會增加植牙療程的時間長度。那麼為何許多醫師還是建議補骨呢?

假設今天顎骨不足,在不補骨的情況下,我們勢必只能:

(1)選用較短較小的人工牙根,如此一來植牙的長期穩定度就會受到影響,導致鬆動或斷裂等問題

(2)或為了配合殘存顎骨的位置,人工牙根勉強種植在不理想的角度或位置。位置不理想的人工牙根導致後續裝接的假牙位置也不理想,造成容易塞食物不易清潔咬合力不佳等問題

由上可知,為了達成理想的植牙長期穩定度,補骨手術是有其必要性的!


結語

本篇序接上篇分享了人工植牙的3個基本觀念,讓大家對於人工植牙這項治療有基本的認識。日後再分享關於人工植牙的3個實用觀念給大家:

植牙療程要多久?

植牙會不會很痛?要多久才能恢復?

植牙成功率高嗎?可以用多久?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


2022/12/16

【閱讀心得】《駕馭金錢》(Money:Know more, make more, give more) 成為有錢人是你的權利,也是一種選擇


作者:朱健豪 醫師



書籍圖片來源:商周出版

本書談什麼?

“倘若你出身貧窮,並非你的錯。但如果你死於貧窮,就是你的錯。”

比爾 蓋茲

 

許多人得花上三分之一的人生努力工作,從事自己厭惡的職業,只能勉強地餬口度日,只是賤賣自己的靈魂,被迫接納一種不能滿足內心深處期望與未來可能的生活方式。


根據給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指出,人們對金錢的3種常見觀點:
(1)人最擔憂的事物:金錢
(2)最讓人快樂的事物:金錢
(3)讓人不快樂的事物:金錢

關於金錢,有一條很簡單的法則:
不理解且不珍惜⾦錢者,他們的⾦錢會流向最理解且懂得珍惜的⼈

身處房價所得比舉世無雙的台灣,許多人被囚禁在名為房子的牢籠。為了償還高額房貸,辛苦的打拼一輩子。我們都需要錢,來支付我們生活所需,但⼤多數⼈⽤更多的時間擔憂⾦錢,⽽不是夢想⾦錢,幻想⾦錢的時間,多過於實際去思考怎麼賺錢

⼤多數的⼈沒辦法發財,並非因為他們能⼒不⾜。這⼀切只是因為他們尚未成功,或者說,他們只是還不知道要怎麼成功。這些⼈還不知要如何將⾃⼰擁有的無形資產轉化為現⾦,也不明⽩要怎麼⽤有形財富來實現⾃⼰內⼼的最⾼⽬標與願景。 

有錢人與我們的差距,不只是錢。



最常⾒的⾦錢迷思



1. ⾦錢無法使人快樂?

⾦錢與快樂是彼此獨立的觀念。倘若將⾦錢視為獨立的事物,不考量⾦錢提供的其他效益,它確實無法使人快樂

但為什麼我們不能同時擁有⾦錢⽽且非常快樂呢?⾦錢可以創造快樂,因為只要付錢就可以讓我們更輕鬆頻繁地從事使自己快樂的活動。⽣命最美好的事物都是免費的,例如愛情、與⼩孩相處的時光。⾦錢是⼀種載體,讓我們得到更多⽣命中的免費事物,⽽它們被稱為是最美好的事物。



2. 有錢⼈只會變得更有錢?

有錢⼈替窮⼈⽣產商品,⽽窮⼈則負責消費。關鍵的問題在於,我們想要成為⽣產者還是消費者?我們想要繼續爭辯貧富差距的是非對錯,還是專注於提供服務、解決、成長和奉獻,並且享受⾃⼰應得的公平利潤



貧窮&富裕的⾦錢觀

⼤多數⼈⽤更多的時間擔憂⾦錢,⽽不是夢想⾦錢,⽽他們幻想⾦錢的時間,多過於實際去思考怎麼賺錢

如果我們採納「貧窮⼼智」,很有可能永遠貧困;倘若我們只是暫時⼀無所有,那麼還是能夠改變⼈⽣,翻轉⾦錢逆勢。

1. ⾦錢是萬惡淵藪 V.S. ⾦錢是萬善起源

⾦錢只是服務⼈性的單純載體。我們決定選擇何種⾦錢觀,⾦錢就會發揮相對應的作⽤


2. 你必須⽤錢創造更多⾦錢 V.S. 你只需要觀念、能量以及提供服務,就能創造更多⾦錢

想要開創所有的財富,都不必仰賴巨⼤的起⼿資本,⽽是需要願景和⾏動。只要願景清澈,啟發他⼈相信, 就可以找到⾜夠的資⾦。


3. 你必須努⼒⼯作才能賺錢 V.S. 你必須讓⾦錢替你⼯作

許多⽀領⾼薪的⼈,他們的⼯作時數少,每⼩時的報酬很⾼,努⼒且聰明的⼯作才是正確的說法。

投資能夠讓自己節省時間的資產,⽽不是浪費時間交換⾦錢。⽤別⼈的時間發揮槓桿效果,不要付出⾃⼰全部的⼈⽣


4. 我沒有時間賺錢 V.S. 我沒時間處理低價值⼯作

只要我們不再主張⾃⼰沒有時間,開始妥善管理時間和優先順序,專注在賺錢的領域,或者灌溉與⾃⼰最⾼價值有關的領域,藉此產⽣⾦錢效益,就能夠從時間中解放,得到更多⾦錢。

必須把時間⽤於⾼價值⼯作,否則別⼈就會讓我們進⾏他們的⾼價值⼯作;必須⾃⼰制訂計畫,否則就會成為其他⼈計畫的⼀環。

富裕⼈⼠非常嚴謹且充滿戰略地運⽤時間。他們不⾒得聰明過⼈或者天賦異稟,只是更清楚時間和優先性的價值


5. 我⽀付帳單和⽣活費⽤之後,就沒有錢了 V.S. 我會先投資⾃⼰,再⽤剩下的錢, ⽀付帳單和⽣活費⽤

我們必須逆轉這個惡性循環,開始學習「先投資⾃⼰」。如果願意「先投資⾃⼰」,會強迫⾃⼰適應剩餘的⾦錢,⽇常⽣活⽀出也會相對減少 :嘗試每個月領到薪水後,先挪出一部分的薪資到「絕對不能挪⽤的儲蓄」。


6. 別⼈會批評我,認為我因⾦錢⽽變質 V.S. 無論如何,別⼈都會批評我

事實是他們批評的不是「你」,⽽是受到⽣活經驗、信念、態度和價值的影響。他們其實是藉由你,批評⾃⼰。只要我們不再渴望讓所有⼈都喜歡自己(或討厭自己)的片⾯幻想,就可以找回所有浪費的時間和能量,不必滿⾜別⼈的期待,坦率地做⾃⼰。

我們應該欣然接納批判和⽀持。只要有⽀持,就會有批判


駕馭金錢的策略



1. 80/20法則

⼤多數的⼯作只能創造低價值,必須消除或減少80%的低價值⼯作。找出關鍵少數──⽤20%的付出,創造80%的結果。

考慮到所花費的時間,缺乏效率的低價值收入,創造價值只有⾼效率高價值收入的1/16。倘若你不讓⽣命處理最重要的⽬標, 時間就會被低價值的瑣碎⼯作占據。



2. 銷售就是服務他⼈、解決問題和造福社會


在乎⼈類

銷售就是服務他⼈,讓買家在公平交易的條件下,獲得⾃⼰想要的價值。賺錢只是銷售⾏為的⾃然結果。 

專⼼增加服務社會和解決問題的規模。不要害怕,處理問題就能提升價值。自己的收入創作價值增加,⾃我價值也會增加,收入、服務和規模也會⾃然提升。

|在乎⾃⼰|

如果只專注服務他⼈,忘了珍惜⾃⼰,那只會造成成本增加,利潤下降,也無法維持銷售和服務。 允許⾃⼰提出公平的⾼價格,就會找到重視服務價值的⾼品質客⼾。

在乎⾦錢

擺脫所有的罪惡感、羞恥⼼,以及害怕被⼈批評愛錢的恐懼。

⾦錢只是這個世界處理公平價值交易的機制。學習如何投資,理解⾦錢管理系統,讓⾦錢照顧自己的⽣活。 



3. 價格和價值

定價過低,會讓我們無法吸引⾼消費⽔準的客⼾

產品價格或服務費⽤會吸引擁有消費能⼒的客⼾。

我們的價格正確,可以區隔沒有能⼒⽀付或者不願⽀付的客⼾,能夠替自己節省時間,杜絕只看不買、浪費時間或者想半價購買的⼈,也可以吸引能夠輕鬆購買產品或服務的客⼾。他們喜歡我們的產品,珍惜我們的價值,也更有眼光。他們的社交網絡更好,可以將我們推薦給朋友。

個⼈財務天花板

改變「⾦錢非常稀有」的⼼態,迎接富⾜的觀念,才能移除個⼈的財務天花板。世上的⾦錢豐富有餘,我們也應該有錢

沒有任何利基領域、平價化市場、經濟景氣循環或⼩氣的客⼾可以定義我們的價值或者財務發展。

|可以實現⽣活⽬標的價格|

符合公平交易的賺錢,可以增加個⼈⾃尊⼼,因為我們付出時間和努⼒,獲得合適的報酬。我們的價格和價值逐漸提升。自己的愉快感激會反應在產品和服務,客⼾的愉快感激則會呈現在更多銷售和推薦⼝碑。

好客⼾讓我們賺更多錢,提供更多服務,創造理想的成長循環,增加⾦錢流動速度,繼續提升價格和價值。



慈善、理想和貢獻

「你擁有的⼀切無法決定你的⼈⽣;
你付出的⼀切,才能決定你的⼈⽣」

發揮資本和財富地位的良善價值

財富和偉⼤的理想結合,經由智者之⼿,可以建構⽂化和任何形式的⼤師作品。如果我們真⼼想要實現理想,宇宙就會與我們合作,讓自己找到合適的⼈,⽀持我們的慈善事業。我們將成為他們的商業合作夥伴,發揮「啟蒙後的⾃利」的⾦錢價值。

什麼是啟蒙後的⾃利(Enlightened Self-Interest): 啟蒙後的⾃利是⼀種倫理哲學,主張⼀個⼈只要努⼒追求他⼈的利益(包括團體或所屬族群的利益),最後就會實現⾃⼰的利益。

偉⼤的⼈創造偉⼤的財富,並且給予偉⼤的財富。



後記

從小,我的父母都避諱在孩子面前談論金錢,只要好好念書找份好工作,自然就會有錢。而在台灣的學校教育中,也無任何相關的學程,讓我養成金錢的概念。直到而立之年後,開接觸投資理財,即使在閱讀了20-30本書後,依然從本書吸收到滿滿的金錢觀念,恨不得早一點有人教會我這些道理,早日成為有錢人,當然,永遠不嫌晚!

早先,我對於金錢有著不健康的概念:有錢人都是貪婪投機之輩,宛如社會的吸血鬼,將世人血汗錢吸乾迨盡。與年輕時的作者一樣,對於金錢與有錢人,有著狹隘不健全的偏見。

「成為有錢人是你的權利,也是一種選擇」

多麽震撼人心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應該以追求金錢為目標,當然,以健康的方式追求。

過往,自己總是覺得錢夠用就好。現在回過頭看,總覺得天真甚至鄉愿。如同書本原名 - Money:Know more, make more, give more,金錢是一種載體,藉由了解金錢獲得健全的財務與人生觀,提供他人價值以獲取更多金錢,同時也回報給社會更多的價值與金錢,最終我們得以解放時間,抽離庸庸碌碌的低價值工作,擁抱生命的各種美好:親情、愛情、友情。

沒有任何人在出生時就注定必須放棄夢想,只為了餬口度日、支付帳單費用。沒有任何人的人生使命只是浪費空氣和公共資源。

承認自己值得擁有更多金錢,應該獲得公平的利潤,並且不會因此變成壞人。每個人生來都帶著服務人類的獨特使命,替人類的演化盡一份心力。只是許多人還沒找到自己的目標罷了。


對錢了解更多、賺更多錢、付出更多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

2022/12/07

【閱讀心得】《簡短卻強⼤的3分鐘簡報》(The 3-minute rule) 說得少,但效果更好


作者:朱健豪 醫師


書籍圖片來源:采實文化

本書談什麼?

向來我們對記憶差的人,都會笑稱他人為「金魚腦」。看看以下這段文字:

“⼈類的持續注意⼒在過去20年不斷縮短。微軟最近的⼀項研究指出,⼈類的平均注意⼒只持續8.2秒。連⾦⿂都還有9秒!”

科技與網路的普及,改變了各個產業樣貌,資訊流通僅發生於一指之間,⼈們能立即取得⼤量的資訊,因此消費者非常懂得精打細算。⼀旦碰到冗長的解釋、廢話連篇,他們在8.2秒內就開始恍神放空。研究指出,如果只要能讓消費者維持注意⼒3分鐘,就可以吸引他們,並創造出他們的欲望。

也就是本書的概念,如何在短短3分鐘內,傳達我們提案的「重要價值」,讓消費者說服自己並買單。



說得少,但效果更好

藉由濃縮重點價值,達到成交效果。



1. 主題關鍵詞

第⼀步先鎖定計畫要做的事或介紹的主題,盡量想出所有相關的關鍵詞,列成總清單。 進⼀步解釋這些關鍵詞,並思考最簡單的說法是什麼?這些簡化後的陳述,就是所謂的價值陳述



2. WHAC
我們將上一個步驟列出的價值陳述,依照WHAC來分門別類,同時別忘了精簡價值陳述,刪去無法凸顯我們提案的內容。

What is it?、How does it works?|

觀眾必須先了解優點、功效、內容和存在的意義。解釋時必須使⽤最簡單的術語。簡報必須具獨立性,⽅便觀眾充分理解我們的概念

Are you sure?

接下來,觀眾開始思索資訊的情境,了解這項資訊和他們的關係,以及為什麼需要這項資訊。

Can you do it?

⼀旦他們理解了產品的概念和情境,就會找出實現的⽅式:該如何採取⾏動。


現在我們提案有了骨幹,接下來為我們的提案簡報添加血肉。


簡短卻強⼤的3分鐘簡報



1. 開場

|以存在的意義開場|

能讓觀眾了解我們如何接觸到這個想法或建議,它說明了為什麼我們會感興趣、這個構想的來源,還有最重要的是,如何確定這個是很棒的構想。 

我們要做的是,⽤開場來說明問題,⽽不是直接陳述。在打造提案或簡報時,要先讓觀眾看到問題,然後再陳述,這樣比較鏗鏘有⼒。




2. 這是什麼?

這個關鍵詞(或價值陳述)是否能夠說明我們的提議或要求?是我們的⼯作,還是提供的服務。這些要素讓觀眾確切明⽩我們提供或要求的內容。


3. 如何運作?

這個關鍵詞(或價值陳述)是否能解釋我們提議的要素為什麼深具價值或重要性?是否能說明產品運作的⽅式,或我們達成⽬標的⽅式?和過程有關嗎?⽤盡各種⽅式,詳細說明提案執⾏⽅式及可⾏原因


4. 你確定嗎?

這個關鍵詞(或價值陳述)是否能⽀持部分資訊的事實或數字?能證明什麼嗎?能證實或打造可能性嗎?觀眾在這個階段會想驗證我們的陳述和主張。當觀眾理解內容及運作⽅式後,就會想辦法⽀持我們的主張。



5. 伏筆

伏筆需要情境才能發揮效⽤。必須先確定「這是什麼?」和「如何運作?」後,才能埋下伏筆。透過WHAC法,過濾核⼼資訊,清除非必要資訊並找到伏筆。


6. 王牌

我們的王牌得是富有些許魅⼒的故事,讓⾃⼰可以理所當然地⽤「很扯吧?」做結尾。王牌並不⼀定是已發⽣的事,也可能是我們認為會發⽣的事,或是想像中正在發⽣的事。


7. 你做得到嗎?

這個關鍵詞(或價值陳述)是否代表我們能為觀眾執⾏或提供服務的能⼒?和我們⾃⼰或我們的執⾏⼒有關嗎?和執⾏過程有關嗎?和價格有關嗎?這個階段的重點是實際執⾏或實現提案的能⼒。我們可以執⾏這項提案,這表⽰我們真的能達成⽬標。



8. 結尾

其實根本不需要結尾,別提醒他們⾃⼰正做推

這只是我們前3分鐘的提案,絕對可以更深入討論,不⽤總結。簡報必須違反常理,不能開場就說:「這筆交易太棒了。」⼀定要好好鋪陳和提供資訊,讓觀眾不需要我們多費脣舌,就⾃然歸納出「這筆交易太棒了」這種結論。 

透過講述故事,引導觀眾獲得我們想要的(和他們想要的)結論。



後記

以往對病人解釋複雜且難懂的治療方式時,總是以著教科書的排列及內容說明。難怪乎總是有病人家屬會抱怨說,病人回去講完也是有聽沒有懂。幸好,本書提供了一道曙光,用WHAC的概念,將一項治療或疾病,性統性的建構並說明,這裡以「人工植牙手術」為例:

重要關鍵字-->「缺牙」、「骨牌效應」、「咀嚼」、「發音」、「美觀」、「健康」、「骨頭牙齦萎縮」、「重建功能」、「鈦金屬骨整合」、「歷史久」、「高成功率」、「精準」、「專科醫師」

平易近人的價值陳述-->「缺牙很常見」、「缺牙不治療會影發骨牌效應」、「骨牌效應導致更多缺牙」、「多顆缺牙嚴重影響咀嚼、發音、美觀」、「不良的咀嚼、發音、美觀進一步影響身心健康」、「缺牙後牙床骨頭牙齦開始萎縮」、「藉由人工植牙重建功能」、「人工植牙利用鈦金屬可以跟骨整合的特性」、「人工植牙歷史超過50年」、「成功率可超過95%」、「人工植牙是精準手術」、「衛福部核定的口腔顎外科醫師」


將價值陳述分類-->
這是什麼?:在台灣因為牙周病盛行,導致缺牙很常見。而缺牙後牙床骨頭牙齦開始萎縮,引發更多骨牌效應,導致更多缺牙。多顆缺牙將影響咀嚼、發音、美觀,進一步導致身心健康問題。

如何運作?:人工植牙牙根,主要材質為鈦金屬,可以跟骨頭結合不排斥。隨著科技與材料進步,人工植牙是一種精準的微創手術,可以達到快速、低副作用的結果。

你確定嗎?:人工植牙歷史已超過50年,許多大型臨床研究指出成功率可超過95%。

你做得到嗎?(非必要):朱醫師是衛福部核定的口腔顎外科醫師,受訓專長為各種口腔顏面手術。

相信藉由WHA三點,大部分的患者就會自己得到一個結論:缺牙可以藉由高成功率的植牙治療,以保身心健康。無需過多的建議來作結。


“對觀眾說廢話是很糟糕的習慣,這等於暗⽰我們不尊重觀眾的時間和智商”

我們總是太過珍惜⾃⼰的資訊:對⾃⼰的資訊充滿熱情,但不能太過捨不得。

讓資訊說話坦然接受檢視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