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11/26

【閱讀心得】《極度韌性》(The mental toughness handbook) 鍛鍊強大心理素質,誰都可以!


作者:朱健豪 醫師


書籍圖片來源:臉譜出版社

本書談什麼?

"I haven't failed i've just found 10000 ways that won't work."

嚴格說來,愛迪生並沒有直接發明了燈泡,但他的格言為我們展現了心理韌性的重要性。 

綜觀活躍於歷史舞台的政治家、企業領袖、明星或是運動員,他們之所以能所不能,來自於光鮮亮麗的表面之下,蘊藏於體內的強大心理韌性。

心理韌性是種心理狀態,包含我們面對壓力、情緒時的反應、心理的復原力以及恆毅力。對我們的達成人生各種目標有著極為深遠的影響。但心理韌性並非與生俱來,但好消息是培養心理韌性就像鍛鍊我們的肌肉一樣,只要願意投入,人人都可以鍛鍊出心理韌性!


培養⼼理韌性的好處

1. 做⾃⼰情緒的主⼈

許多⼈往往任由情緒主宰⾃⼰。負⾯的感受會讓我們瑟瑟縮縮,無法做出理性的決斷,難以採取有效的⾏動,如此⼀來便阻礙了我們的個⼈與專業成長。

2. 抱持務實的樂觀⼼態

審慎樂觀看待未來,旁⼈眼中只⾒到災難與絕望,我們反⽽能從中看出機會。

3. 放下那些⾃⼰無法改變的事物

明⽩⾃⼰⼼有餘⽽⼒不⾜,⼼理韌性強⼤的⼈在盡其所能後,便能不再沉溺在議題中,轉⽽投注⼼⼒在⾃⼰擁有重⼤影響⼒的事物上。

4. 處理意料之外的狀況時,具備良好的適應⼒

⼼理韌性強⼤的⼈很清楚,就算事前計畫對⽬標的達成極有裨益,但任何⼀個意料之外的狀況都能讓事前精⼼不過的計畫付諸流⽔。

5.具備從失敗中站起來的能⼒

失敗的結果往往可學到哪些是⾏不通的策略,哪些是無效的⽅法,以及未來有哪些錯誤可以事先避免。


養成⼼理韌性的關鍵因素



1. 情緒控管
想要擁有⾼情緒商數,絕非透過壓抑⾃⼰的感受。

我們若將愈多的注意⼒資源拱⼿獻給負⾯情緒的魔爪,在⾯對挑戰和難關時,便愈無法維持強⼤與堅毅的⼼理素質。


做⾃⼰情緒的主⼈

我們應該接納⾃⼰的情緒。唯有接納⾃⼰的情緒,才能做⾃⼰情緒的主⼈:

(1) 好好審視⾃⼰的正⾯與負⾯感受,承認這些感受的存在
(2) 接著問問⾃⼰:「這些負⾯情緒是合理的嗎?」若答案是否定的,反思⾃⼰是如何被這些負⾯情緒弄得綁⼿綁腳的

我們應試著辨識⾃⼰的感受與情緒,如此⼀來可以學習控制恐懼感,管理壓⼒,並全神貫注應對各式逆境的挑戰



2. 關掉⾃我批評的聲⾳
每個⼈的內在都有⼀個⾃我批評的聲⾳。無論我們做何事,內在批判的聲⾳總可挑出失誤,還會讓我們以為別⼈也覺得自己做不好。

「⾃我批判」有以下特⾊:擅於災難性思考、翻舊帳、慣於⽤以偏概全和過於絕對的字眼來說話、對「成」「敗」⼆字的定義極為嚴格、往往把未來預測得很負⾯,彷彿未來已成定局。

關掉⾃我批判

(1) 每當⼼中的⾃我批判⼜開始「發聲」時,請好好檢視⾃我批判所說的內容

(2) 勇敢問⾃我批判:你的證據為何?⾃我批判的聲⾳⼀定⼜老調重彈,細數過往的失敗經驗。昔⽇的失敗並不會阻礙你我未來的成功

(3) 請想出⼀個合理的回應,來反駁「⾃我批判」每⼀句以偏概全的⾔論

(4) 遠離腦中滿是負⾯想法的⼈。不要讓⾃⼰的時間被負⾯的⼈占據了。我們應多花些時間和常保正向思維、樂觀看待未來的⼈相處

(5) 把「⾃⼰」想成是⾃⼰的「朋友」,再溫和地給「朋友」建議。這麼做會讓我們更能放過⾃⼰,更能堅定地勇往直前



3. 拒絕放棄 

出現想放棄的念頭時,請問問⾃⼰這五個問題:

(1) 為什麼我想要放棄?:如果我們很清楚⾃⼰為何想要放棄,且考量過這個決定實際與否後,便能做出⼀個合理的決定

(2) 耕耘後的收穫,是否值得自己歷經艱辛呢?:若真值得,問問⾃⼰這個問題便能提醒我們收穫的美好

(3) 我的⽬標是什麼?:⼈很容易忘記為何某些事情對我們來說很重要 

(4) 我想要放棄,是因為缺乏⾜夠的決⼼?還是因為我的未來計畫已經變了?:當自己想要放棄時,請務必問問⾃⼰這項重要的問題。若對未來的計畫已經改變了,放棄或許是個正確的選擇;但若發現⾃⼰只是因為決⼼不⾜想要放棄,便可趁此機會好好激勵⾃⼰重振旗⿎,繼續努⼒

(5) 未來的我,會不會對這個放棄的決定感到後悔呢



4. 學會「無聊」
打算培養⼀項技能,必先做好⼼理準備:「無聊」在所難免。

與無聊共處的⽅式

(1) 請提醒⾃⼰做這件事的初衷究竟為何:如此改變思維模式更能幫助我們忍受當下的無聊。讓自己的注意⼒是專注在未來更遠⼤的⽬標

(2) 承認⾃⼰感到無聊,並弄清楚⾃⼰為何感到無聊:不僅能幫助自己更能接受「無聊」,還能在「無聊」勾起各式負⾯情緒之前,就讓我們無懼「無聊」的存在



5. 失敗中學習
我們對失敗的看法,決定了我們能從失敗中學到什麼。「失敗」不過是⼀件事的結果罷了,失敗不代表⾃⼰能⼒不⾜

|失敗中獲得正確且寶貴的經驗

(1) 成功往往是由無數次的失敗累積⽽成:在邁向成功之路上,失敗不過是⼀⾯路邊標誌罷了

(2) 每⼀次的失敗都能帶來寶貴的經驗:透過這些失敗的經驗,能讓我們更了解⾃⼰所做的決定與⾏為和最終結果的關係,藉此明⽩未來的決定與⾏為

(3) ⾯對失敗的態度,由⾃⼰來決定:若能把失敗看成⼀次學習的機會,內⼼便能激起⼀些較正⾯的情緒。這些正⾯的情緒能幫助你我保持樂觀的⼼態。


後記

作為一個臨床醫師,每天都面臨著各種不確定性,而每當手術病人發生了併發症,除了受苦的病人,自己也開始了各種自我懷疑與批評判:要是當初不手術就不會發生了、都怪我經驗太少技術不到家等諸如此類的負面情緒,進而開始自我受限,自信低落,治療越加的保守。

自從開始養成閱讀習慣後,心態開始產生了變化,尤其是書本中提到的從失敗中學習- 失敗並不可笑,是成長學習的必經之路。現在的我甚至認為,生活就是一道階梯,沒有失敗這一回事,僅是不斷的嘗試並錯誤,而從中學習改進,一步步的成長,邁向設定的目標。所謂的錯誤,只不過是成功的踏腳石。

面對著充滿著許多意外的人生,我們只是被教導如何按計劃執行,獲取普世價值認可的結果,卻很少人教我們如何面對計劃之外的狀況,與挫敗隨之而來的負面情緒。所幸,心理韌性是可以鍛鍊的,讓我們以務實的樂觀態度擁抱生活!

我們無法預知未來,只能靠自己披荊斬棘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

2022/11/19

【口腔顎顏面醫學】植牙前要知道的10件事(上)


作者:朱健豪 醫師 



在1952年,距離台灣的8369公里的瑞典,發生一件改變醫療的大事。Per-Ingvar Brånemark教授意外的於動物實驗中發現骨整合現象 - 鈦金屬可以與人類的骨組織緊密結合,從此改寫了口腔醫療,也造福了日後數以萬計的缺牙患者,也就是我們目前常聽到的人工植牙。

相信大家即便不知道什麼是植牙,多少也都聽過「植牙」二字。那到底什麼是植牙?植牙要注意什麼?成功率怎麼樣?



1. 什麼是植牙?

在缺牙的地方種植一顆人工牙根,癒合後接上假牙穩固使用

我們以蓋大樓為例,所謂的植牙粗略來說可分為2部分:
(1)種植於顎骨(牙脊)內的人工牙根(大樓地基)
(2)連接人工牙根的假牙(大樓建築本身)
植入人工牙根,等待人工牙根顎骨緊密結合後(地基凝固),就可以製作假牙(大樓建築)以後續行使功能。

|人工牙根的材質|

目前主流以鈦金屬(Titaium)合金為主,鈦金屬於自然界穩定不易產生化學反應,有著很好的抗腐蝕性,同時跟我們人體相容、無毒性。



2. 什麼情況下要植牙?有沒有其他方式?

面臨缺牙,其他治療方式難以填補缺牙或有明顯缺點時

植牙只是缺牙時的重建治療選項之一,根據缺牙與病患的狀況,臨床醫師會有不同的治療建議,常見包含有:
(1)人工植牙
(2)固定式牙橋
(3)活動假牙
(4)齒顎矯正
(5)其他

各種治療有著不同的費用、治療時間、耐久性、實用度、困難度等。如果以單顆、簡單缺牙情形來說,植牙有著最好的治療效益。

|為什麼缺牙建議重建治療?|
當牙齒因疾病因素或意外脫落,導致缺牙時,將會導致一連串潛在的骨牌效應,引發後續的口腔甚至身心健康議題。有興趣的讀者可進一步閱讀關於缺牙,你不知道的事!一文。

|怎麼選擇缺牙的治療?|

依據以下幾點,醫病討論出較適合的治療計畫
(1)缺牙的數量、位置分布、顎骨條件
(2)患者身心健康狀況、自我照顧能力
(3)患者預算、對於假牙的期待、等待時間與喜好
(4)醫師專業知識背景、技術與偏好

臨床上朱醫師都會問病人:你對缺牙治療後的期待是什麼?便宜?可以大口吃肉?快速完成?
唯有對治療有較明確的目標與偏好,醫病才能共同創造出滿意的治療計畫。

歡迎大家參閱缺牙常見的治療方式以了解各種治療的差異。



3. 爲什麼植牙價格偏高?

植牙零件精密,醫師知識、技術與經驗更是寶貴

別看那小小一顆的人工牙根(有時候連1公分都不到!),其中可是蘊含著各大醫療產業公司大量的時間與投資,嘔心瀝血設計的精密產物,自然要價不菲。

植牙雖說是一項小手術,但仰賴許多知識背景,搭配技術經驗的累積,藉著創新科技的輔助,才能完成良好的植牙手術。植牙的位置往往是以0.01公分為單位來作為參考,精細度可見一班。

|為什麼植牙價格差那麼多?|

如同市面上的各種商品,號稱同樣功能的東西,實際上可能天差地遠。導致植牙價格差異可能來自於:
(1)使用人工牙根的廠牌:一分錢一分貨也適用於人工植牙。來自不同廠牌的人工牙根外觀看起來可能差不多,但細部的工藝設計與表面處理,都會大大影響植牙的長期穩定與成功表現

(2)植牙困難度:越困難的條件下植牙,潛在需要的治療時間、人力、使用的器械與材料(手術導板製作、即時高階手術引導系統等)也都會隨之增加,也進一步的導致費用上升。

(3)醫師經驗與技術:與任何領域一樣,越是專精有經驗的專家,費用越是高昂。

以前面蓋大樓的例子,使用的建材(人工牙根廠牌)越好、土地(植牙困難度)越難購入整理、建築團隊(醫療團隊經驗與技術)越豪華,自然價格就高昂。



4. 每個人都可以植牙嗎?

大部分的人都可以享受高成功率的植牙成果,糖尿病患或長者也是

可不可以植牙,我們以較為客觀的醫學專業角度,用兩個時機來分析:

(1)植牙手術當下:過程中需要施打局部麻醉,同時身體也會面臨無形的壓力,這些都會對我們的心臟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產生波動、挑戰,甚至危及性命

(2)植牙手術後:植牙後,人工牙根需要時間與我們的顎骨緊密結合,當身體有特殊狀況導致骨頭無法順利與人工牙根結合時,可能導致植牙失敗

作為患者應據實以告,目前已知的疾病、家族遺傳病史、先前接受過的治療、服用的藥物保健食品等,讓專業醫師判斷治療可行性。

|糖尿病可以植牙嗎?|

當然可以。根據醫學文獻,穩定良好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植牙成功率與非糖尿病的患者無異。關於糖尿病與植牙的部分,請參考植牙行不行-我有糖尿病篇

|年紀大可以植牙嗎?

當然可以!但關於長者植牙,手術前有幾個面向必須考量,隨著年紀增長:
(1)伴隨著一些慢性疾病
(2)服用慢性疾病藥物
(3)骨頭質量數量下降
(4)牙齦與顎骨癒合能力下降
(5)吞嚥能力變差,無法配合長時間手術

以上這些都是長者植牙前必須評估的內容。經過審慎評估、治療計畫擬定,長者也能藉由植牙重拾自信與活力。

結語

本篇分享了人工植牙的4個基本觀念,讓大家對於人工植牙這項治療有基本的認識。日後再分享關於人工植牙的6個實用觀念給大家:

植牙怎麼做?有哪些步驟?
市面上各種植牙方式差別在哪?

為什麼有些人植牙要補骨?

植牙療程要多久?

植牙會不會很痛?要多久才能恢復?

植牙成功率高嗎?可以用多久?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


2022/11/14

【閱讀心得】《如何改變一個人》(The catalyst) 破除改變他人旅程上的5個路障


作者:朱健豪 醫師



書籍圖片來源:時報出版社

本書談什麼?

「老古板的父母、叛逆的青少年兒女、剛愎自用的上司、屢勸不聽的下屬,乃至於無可救藥的朋友」每個人的生活中總是會有一些,我們想說服對方改變,卻又窒礙難行的窘境。

傳統上來說,我們都以為,只要試著搭配理由、數據,再加上一些情感,以對方著想的出發點前進,就能成功的改變一個人。但現實是殘酷的,這樣會有用才怪。

The catalyst,指的是化學反應中的催化劑,用來促進原本自然界不容易產生反應的化學物質,近一進的催生反應。作者利用此概念,我們想要說服一個人改變時,不是問什麼可以讓對方改變,應該從更基本的地方著手:為什麼對方還沒改變?是什麼阻擋著他改變?



破除5個改變的阻礙

而阻擋一個人改變的5個常見障礙有:抗拒心理、敝帚自珍效應、距離、不確定性與佐證。當我們開車爬坡時感到無力時,這時候可能會試著更加地踩緊油門,但或許我們只是忘了放開手剎車,而不是更多的馬力或油門力道。改變一個也是這樣,找出人改變過程中的阻礙,並破除它們。



1. 抗拒⼼理
⼈的⼼中天⽣有「反說服雷達」,保護⾃⼰不被他⼈左右。⼀旦偵測到被說服的情形,就會採取反制措施,出現拒絕被說服的反應。

藉由以下方法來克服抗拒心理

|提供選單|
只有⼀個建議時,⼈們會思考那個建議哪裡有問題;有數個建議時,他們會開始想哪⼀個比較好。從尋找提案的漏洞,變成思考哪個對⾃⼰最有利

循循善誘

不強迫對方選擇,而是協助他們⾃⾏找出答案:

(1) 問題會轉換聽眾扮演的⾓⾊,不再忙著反駁,想出所有他們不認同某個說法的理由。他們的⼼思被另⼀件事占據:找出問題的答案

(2) 更重要的是發問可以促成接受。⼈們極可能不想聽別⼈的話,想照⾃⼰的意思做;⽽此時問題的答案可不是隨隨便便的答案,⽽是他們⾃⼰的答案。問題會促使聽眾按結論去做。不論怎麼答,他們的⾏為要符合⾃⼰給出的答案

凸顯差距

⼈類會尋求內在的⼀致性,態度、理念、⾏為要能⼀致。態度與⾏為互相衝突時,⼈們會感到不安。為了減少那種⼼虛的感受,科學上的專有名詞是「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們會採取步驟讓事情回歸正軌。例如提醒你早睡的長輩,

從理解著⼿

⼈們會改變的前提是把話聽進去,是信任跟⾃⼰對話的⼈。積極的聆聽,了解對⽅,建立信任,促成改變,以此推動讓對⽅抵達我們想要的地⽅。



2. 敝帚⾃珍效應
⼈們做某件事或持有某樣東⻄的時間愈長,那些事、那些東⻄在他們⼼中的價值就愈⾼。這也是人們守舊、拒絕改變的原因 - 原本的最好。

讓不採取⾏動的成本現形

利用心裡學「損失規避」的現象,比起強調「新」比「舊」優秀多少,或是採取⾏動可以帶來哪些益處,催化劑選擇反其道⽽⾏,改強調不採取行動將使⼈們損失多少東⻄。

破釜沉⾈

與其思考是否舊不如新,不如拿掉「不⾏動」這個選項,破釜沉⾈能促使⼈們放下過往,開始思考哪⼀個新事物值得追求。



3. 距離
⼈們會拿「原有的觀點」比較「接收到的資訊」。如果內容相近(也就是落在他們的接受區),資訊將帶來預期中的效果,⼈們朝理想⽅向改變看法;反之,落在拒絕區的訊息將失敗,不但缺乏說服的功能,通常還引發反效果,⼈們朝反⽅向前進,更加堅信原先的看法確實沒錯。


|找出有爭取空間的中間派|

聰明的選戰不會試圖改變每⼀個⼈的看法,⽽會鎖定對事實與辯論抱持開放態度的中間選⺠。尚未做出決定的這群選⺠,對候選⼈、事件或議題搖擺不定,接受區較⼤,或是與候選⼈的立場有較多的重疊之處。

不對每⼀個⼈都提出相同的主張。催化劑在瞄準⼈們時,⽤的是與⽬標最切⾝相關的訊息。處理⼈們有強烈感受的議題時,先從找到中間派著⼿。從這些⼈所處的位置來看,他們⼀開始就沒離得太遠,轉換陣營的可能性更⼤。

從「⼩忙」問起

答應幫相關的⼩忙會讓⼈朝正確⽅向移動。換句話說,最終的請求原本落在太遠的地⽅,如今則位於接受區內。提出⼩⼩的要求只是第⼀步,重點是循序漸進。把⼤要求拆分成更可能做到的⼩要求,讓對方逐步的往改變的方向前行。

改變場上位置,找出共通點

找出已經有共識的⾯向,把那個⾯向當成轉向的⽀點。不從引發爭議的議題談起,也不從⼈們離很遠的位置著⼿,⽽是找出彼此之間距離較近的⾯向:雙⽅都同意、 沒⼆話、⼀個沒有分歧的點。



4. 不確定性
改變幾乎永遠都會帶來某種程度的不確定性。不確定性甚⾄比某些確知的負⾯結果還糟。不確定性會降低「換個⽅式做事」的價值,導致⼈們改變的可能性下降。

|免費+增值|

「免費增值」讓⼈們⾃由選擇是否要從免費版變付費版。要不要升級,何時要升級,交由⽤⼾決定。

|降低前期成本|

率先減少體驗某樣事物所需的時間、⾦錢或⼒氣。如同各大電商免運讓顧客不必負擔試穿成本。試駕與租⽤讓⼈有機會體驗後再買。種種做法都是在降低不確定性,讓⼈們更可能採取⾏動。

讓⼈們有機會認識你

畢竟⼈們如果不知道有某樣東⻄,或是不認為⾃⼰會喜歡,不太可能跑去嘗試。試著從各種管道「強迫」人們認識你來降低不確定性。

後悔也沒關係

購買前不確定是否喜歡商品,也讓人充滿不確定性。與嚴格的退貨政策相比,寬鬆的退貨政策增加的不只是退貨量,銷售量與⼝碑也會跟著成長,⽽增加的部分⾜以抵銷額外的退貨成本。



5. 佐證
試著改變⼈們的⼼意,有點像是努⼒抬起翹翹板的另⼀頭。你需要放上多少重量、多少證據,要看你試著舉起的東⻄有多重 - 改變有多大

多元

多少⼈做了同樣的事,並非唯⼀的影響因⼦;重點是多⼀個⼈這麼做的時候,是否提供了額外的資訊。如果數個來源提供的資訊過於重複,通常會被歸在同⼀類,被視為單⼀來源。也就是說,情況棘手時,需要各方的佐證才有機會改變一個人。

|密集|

如果兩個⼈在不同時間講不同的話,很容易被當成兩個不相關的插曲,或歸類為起因不同的兩回事。密集的提供證據可以有效增加改變的機率。

|視改變所需的證據數量|

當改變的⾨檻⾼、需要⼤量的證據以推動改變時,先集中資源於同⼀族群或區域。反過來說,改變的門檻低,這時可以分散資源來推動改變。



後記

我們在推動改變的時候,經常地把重點放在我們自身,過度關注於我們期待的改變,忽略了改變中最重要的一環 - 也就是受眾本身。如同看診時,總是一心想著病患照著自己的建議,改變生活型態、按時服藥、接受手術治療等,卻忽略了患者本身,對於這些改變的阻礙有哪些,過分著重「治療本身」、遺忘了「患者本人」。

日後告誡自我,試著客觀的提供可行治療選項、問答誘導(避免抗拒心理),同時告知後續不採取治療的後果(降低敝帚自珍),試著找出醫病雙方都同意的地方(減少距離),充分告之治療計畫及補救計畫(減少不確定性),最後提供大量的類似治療案例(提供佐證),互信了解下,推動改變,造就雙贏。


改變,從理解對方開始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