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09/15

《最有生產力的一年》(The productive project)3元素提高產能解放時間


作者:朱健豪 醫師


 The men who succeeded are efficient few.


我們每個人生活之中充斥著無數的代辦事項,任憑再多的時間,似乎沒有完成的一天。

我們投入了大量時間與精力,也看似完成了許多任務,但卻依然感到悶悶不樂。

這都可以歸咎於我們的生產力低落。

但明明看似花費了大量心力、也產出了許多成果,為什麼還會說是生產力低落?

本書談什麼?

生產力技巧存在的目的,是為了幫助你用較少的時間,完成你所有必須做的事情,好讓你空出更多的時間,追尋人生中真正重要、有意義的事情。一個人有沒有生產力,也決定了他在一天結束時會是耗盡時間和體力,還是會剩下大把時間和精力,隨意投入到任何想要的事物上

人們在努力提高生產力的過程中,常會犯一個很大的錯誤,那就是持續「自動化」工作:眼前有什麼任務就做什麼,絲毫不假思索。在今日大多數工作裡,光有效能已經不夠了。當你有比以往更多的事情要做、時間更少,但你做事的方法卻有著前所未有的自由度和靈活性時,生產力指的不再是你的工作效能。此時,生產力指的是你「成就」了多少。

生產力,包含我們必須管理的3元素:時間、精力、專注力。



3元素提高生產力


1. 時間
害怕做某件事所耗費的時間和精力,比真正做那件事本身還要多。

構成生產力的第一個元素是時間。

一個人常說自己「沒空」做某件事,是世上最大的藉口。沒空,實際上代表的意涵是這件事比起其他手頭上的事情,不具備太多的吸引力。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對特定事情就是會有所拖延,即便我們知道是重要的事情。

當一件事物具備越多以下特質,我們就越容易拖延:

(1)無趣

(2)令人受挫

(3)毫無條理或不夠明確

(4)缺乏個人意義

(5)缺乏內在報酬

(6)困難

當意識到自己開始拖延時,嘗試以這6點去分析自己可能在抗拒什麼,制定出翻轉的策略。

除了拖延的抗拒心態,我們更容易受到誘惑而揮霍光陰。以目前而言,手機與網路無疑是奪取我們時間的最大兇手,試著每天從用餐時間開始,脫離手機與網路的誘惑,奪回失去的時光。


2. 精力

瞭解自己一天有多少精力和專注力,並且決定想要完成的任務之後,時間管理才會變得重要。


嚴格來說,時間並無法管理,畢竟一天就只有24小時,時間流逝的快慢也不會因為我們做了什麼而有所不同。那麼為什麼許多書本還是以時間管理為號招?就生產力而言,時間的管理應該是先了解到每天該完成的任務後,配合我們每日不同時段的精力與專注力來安排時間的運用。優先管理每日有限的精力與專注力,時間只是我們在作業時的背景而已。

換個角度來說,藉由安排行程,我們可以決定要投入多少精力與專注力在任務上。只要安排妥當,發揮合適的精力與專注力,以少量時間提升我們的生產力,而不是掉落生產力陷阱:投入更多的時間以完成工作。花更多時間工作,並非意味著自己有很多工作要做,很可能只是自己無法明智地善用精力與專注力罷了。

此外,生產力的另一項陷阱就是:我們會聚焦在忙碌程度,而不是達到多少成就來評估生產力。簡單來說,就是瞎忙。將不重要的任務從每日行程移除,才能真正解放我們的時間、精力與專注力,提高生產力。每當我們對這些低影響力任務說「No」時,也代表我們對高影響力任務說出「Yes」。

如何善用精力?除了睡覺休息的時間,我們每個時段的精力旺盛度各有不同。要有效地增加生產力,必須善用精力旺盛的時段,執行高報酬任務來產出最大成果。藉由一週每日紀錄各個時段的精力自覺分數,找出自己精力最為高昂的「生理黃金時段」,空出來給自己,決不輕易地交出給他人去執行低報酬任務。


3. 專注力

將心中想做的事情轉化出來,寫成文字,這樣它們就不會占用我們短期記憶的空間。


影響生產力最為顯著的莫過於專注力,但也是3者裡面最難以克服的元素。生活之中總是有太多的資訊與事件,試著搶奪我們有限的寶貴專注力。

根據蔡格尼效應(Zeigarnik effect),一件未完成或中斷的任務所產生的壓力,大過於已經完成的任務。我們腦中每天都會閃過上千個想法,這些想法要是沒有設法「搞定」就會一直困擾著自己,自然無法專心致志的完成當下任務。是時候來幫腦袋大掃除,讓我們找回專注力。

這樣的大腦掃除概念,我們可以參考管理大師David allen《搞定》一書提出的GTD概念:大腦是用來製造想法,而不是儲存想法的。藉由捕抓腦中的各種想法:寫在紙本或是打字皆可,根據這些補抓出來的想法,為它們安排後續合宜的行動。如此我們大腦才能將這些揮之不去的壓力放下,騰出空間讓我們專心從事任務。

掃除大腦的空間後,我們依然必須嚴防外來的各種提醒轉移注意力。其中大量來自於手機APP的提醒、通訊軟體訊息轟炸、令人不堪其擾的電話。手機與電腦設備最初是為了增加自己的生產力與便利性,不是方便那些要中斷我們工作的人。當它們反過來削弱我們的專注力,導致生產力下降時,必須思考如何去阻斷它們所產生的困擾。

此外,務必隨時留意多工處理的陷阱。多工處理會讓我們大腦獲得更多的獎勵,比起只做一件事,同時處理許多任務讓我們感覺更有趣,營造了更高生產力的錯覺。專心只做一件事!

專注力如同肌力,可以藉由後天的鍛鍊來強化。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鍛鍊專注力的機會,例如閱讀、傾聽或用餐時。藉由把專注投入這些過程中,並留意自己思緒漂移的瞬間,嘗試把專注拉回,反覆鍛鍊專注力。

正念冥想,也是非常有益專注的行為。藉由正念冥想,讓我們內心更為平靜、快樂,只要每天試著花個5分鐘,並不需要大把的時間,就能產生正面影響。或許,一開始我們的大腦會抗拒,但隨著練習並克服抗拒,我們也就更能從容專注工作!



後記

一直以來我自己的時間管理,採取一同許多人採用的方式,以眼前的代辦事項作為行程的安排。這樣的成果往往都處在追趕進度、永遠做不完的感覺,更多時候也是想到什麼就做什麼,處在忙碌的假象,不去檢視實際產出以評估自己的生產力到底有多少。

但在今年閱讀了許多關於時間管理、專注與生產力的書籍後,開始有了不一樣的想法。想要提高生產力,毫無疑問的就只能提高時間運用的效率。然而我們往往只會優先考慮到以時間來換取成果,卻忽略了時間的使用效率,以及精力與專注力的寶貴性,導致花了無數的時間在「瞎忙」。

我們都很努力工作,但只所以生產力低落,往往是因為我們從未能有實踐去執行真正重要的事情。生活之中帶多的低報酬任務佔據了我們大把時間、精力與專注力。最重要是,在我們打算提高生產力時,必須先問自己一個更重要的問題:為什麼要提高生產力?

如同學習,要是我們不先釐清學習目標,自然話再多時間學習效果也非常有限。唯有探索這一原因,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為何而忙,意識到並非每件事都一樣重要後,哪些是重要的高報酬任務,也就呼之欲出。了解到自己提高生產力的最根本原因後,才能真正的善用時間、精力與專注力,持之以恆,堅持下去。

提高生產力的初衷,往往是為了追求幸福,但不具個人意義的生產過程,總是背道而馳,讓我們離幸福越來越遠。要是能以正確的方式追求生產力,幸福自然到來,而這樣的幸福也會持續推動生產力,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


做正確的事取代做更多的事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