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08/29

【閱讀心得】《破框能力》(Act like a leader, think like a leader)框住你人生的,正是你引以為傲的


作者:朱健豪 醫師 


書籍圖片來源:今周刊出版社

「為什麼升遷的都不是我!」,幾杯黃湯下肚後,我在本土大企業工作的好友憤怒不平的說到。有著留美碩士學歷的他,總是比他人早一步踏進公司,回到家依然埋頭埋首於公事,假日當然也沒閒著,持續增進自己的專業能力,要跟他吃飯沒提前3個月預約想都別想。對於團隊內的事情他總是事必躬親,而上司交辦的任何任務也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同儕眼中他無疑是個擁有專業技能的青年,但進一步晉升公司中高階層卻屢屢與他無緣,這中間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毫無疑問的,我的這位好友,在他的職場上是一位優秀且專業的「管理者」。但放眼望去,無論是大致國家,小至團體,都需要一位「領導者」來帶領組織。決定升遷的因素很多,但過於擅長專精特定能力,可能會導致我們無法踏出舒適圈,無法成為一名領導者。

作者簡介

艾米尼雅.伊貝拉(Hermia Ibarra),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耶魯大學組織行為學博士。致力於研究領導力發展、人才管理、組織管理以及女性事業發展。



本書談什麼?

傳統上,我們都認為一位領導者應該必須「先思考後行動」,但本書的核心就是要打破這樣的觀點,要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者,我們必須「先行動後思考」。

破框能力,要突破怎樣的「框」?
為什麼要「先行動後思考」?
「先思考後行動」有什麼陷阱?



成功者的能力陷阱

1. 專業與優勢,只能夠把我們帶到現在的位置。當我們越引以為傲,就越容易困在原地
隨著我們在職場上越來越成功,我們反而容易因為「專業能力」,陷入「專業框架」的陷阱,先思考後行動,導致我們無法脫胎換骨,進一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先思考後行動|

傳統的先思考後行動,能讓我們認清當下的能力及引導方式,但是我們會發現,當下的想法恰恰是阻礙你繼續前行的絆腳石。那些根深蒂固的思考方式,阻礙我們在行為上做出改變 ,我們的自我認知會被過去所禁錮,進一步導致思想和行為也無法改變。

|先行動後思考 !|

先行動,也就是我們原本思維所抗拒的,那些充滿挑戰的新經歷,以及他們所帶來的成就,會改變那些一直限制你的固有行為和思維。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會先看到結果,即改變讓我們產生了什麼樣的感受,身邊的人對我們的改變有什麼樣的反應,之後我們才會開始思考,把外在經歷內在化 



增強外在表現力3方法

藉由行動強化外在表現力,最終將外在表現力內化為洞察力,由外而內的改變自我

1. 重新定義你的工作:突破過去成功的能力陷阱
反覆將精力花費在擅長的工作領域,固然會獲得更多的經驗,但反之將剝奪其他重要事情的時間,使得學習其他重要事務的代價變高。避免陷入「在團隊裡過於有價值」的陷阱,如此一來必須事必躬親,過於微觀的管理,將失去成長晉升的契機。

|對與不對-重新審視我們工作,把時間花在對的事情上|
(1)與不同的人或團隊建立橋樑:根據研究,卓越的領導者會把時間花在外部而非團隊內部,藉由挑選副手管理團隊,領導者獲取外部資訊並選擇性的分享給團隊,成為團隊內部與外界間的橋樑
(2)做有遠見的事:感知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設定方向策略、鼓勵他人嘗試的做法
(3)提升影響力:想法+過程+你本人=領導公司轉變成功。領導者想法的好壞,並非決定人們願意支持的唯一因素。有經驗的領導者展示想法,試著與聽眾交流,讓他們產生信心,提升影響力,不只是單純過度著重於法想本身的好壞
(4)將想法與個人經歷結合:研究發現有魅力的領導者所具有的特點 - 人生閱歷豐富,因此產生了堅定的信念、能透過講述個人故事與他人進行良好的交流。他們的想法、實際所做的事與他們自己之間有很強的ㄧ致性


2.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路:避免封閉的人際關係導致僵化思維
我們天生「自戀」與「懶惰」,容易被相似的人吸引,喜歡接觸容易接觸的人,將陷入封閉的人際關係。

試著去做,才能發現人際關係網路帶來的好處

|讓我們無法擴展人際關係的陷阱|
(1)認為經營人際關係並不是真的工作
(2)認為這些是在利用他人,而且感覺不真實
(3)投資人際關係的回報是長期的,但我們有更緊迫的事情要做
(4)認為人際關係應該自然地發展

|如何在公司內外建立人際關係網路?|
(1)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來展示自我:戰略性運用專案或任務、午餐或商務旅行聯絡無法經常碰到的人、主動出擊活動或會議、使用社群媒體推廣興趣
(2)利用二度分隔理論:藉由現有的網路向外擴展,要求轉介和介紹、使用簡單的請求來啟動關係、利用社群媒體轉發文章、進行追蹤、幫助你的聯絡人發展人際網路
(3)維持關係:隨時與人際關係網路中的重要人物保持聯繫,避免中斷
(4)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與和我們同坐一艘船或是已經達到彼岸的人保持日常聯繫 - 因為他們能支持自己的轉變,並樹立榜樣 


3. 試著朝不同方向發展自己:避開「堅持真實自我」陷阱,擺脫過去的自己,探索未來的自己
「堅持真實者」常掉入以過去經驗來定義真實性的陷阱,一但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就會覺得虛假,偏離真實的自己;「隨機應變者」則樂於跨出舒適圈,根據環境應變,試著朝不同面向發展自己,擺脫過去的自己 

跳脫舒適圈

|容易陷入真實性的陷阱|
(1)在轉變到一個新角色時,難以與自己的團隊保持適當距離,試著在權威與親和間找到平衡點
(2)在需要推銷自己想法時,試想這麼做是為了共同利益與目標而非自私
(3)遇到負面反饋評價,小心「正向錯覺」,建設性的批評有益於自我的重塑

|像水一樣|
學習常常是以一些不自然,或是讓人們覺得虛假的行為開始的。之所以會覺得虛假,是因為我們常會去做策略性計畫,並評估會帶來哪些好處,而非真實的自然情感驅使我們。避免以真實為藉口,將自己限制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拒絕新的資訊與環境。嘗試新穎或自己覺得不自然的事物,像水一樣,讓新的環境來塑造自我形象。
(1)觀察學習偶像的行為舉止:提取、修改與優化多位榜樣,最後得到自我見解 
(2)設定學習目標:關注「表現目標」,展現自我能力而迴避批評,容易落入正向錯覺,無法成長;嘗試「學習目標」,從中獲得回饋,令自己成長 
(3)靈活講述自己的故事:善用自己的故事感染他人,並適時調整,讓你的故事與你的目標一致 



改變的過程:外在表現力內在化

合理規劃前進的路線:透過新的經歷塑造自我,才能推動你繼續前進

「堅持真實者」常掉入以過去經驗來定義真實性的陷阱,一但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就會覺得虛假,偏離真實的自己;「隨機應變者」則樂於跨出舒適圈,根據環境應變,試著朝不同面向發展自己,擺脫過去的自己 


|改變的5階段|
(1)發現差異:進步的開始,感受到自己是誰,與自己要成為誰的差異,激勵自我開始行動 
(2)只加不減:增加新角色與行為,強化外部發展,新工作能獲得足夠回報後,才會減少舊工作
(3)混亂迷茫:堅持下去,周遭的人可能會懷疑你的新改變,對你的期望只停留在過去
(4)修正方向:回頭檢視目標,反思新經驗,審視舊目標,提出新目標
(5)內在化:將外歸內,由外在表現力,轉變為內在洞察力的過程

做出一些重大的轉變,不一定能讓你更好,更重要的是不斷的問自己現在在哪裡,保留更多的可能,最終才能實現改變



後記

起初看到書本封面的當下,對於標題充滿著好奇與不解,而書本的核心又要我們先行動後思考,在半信半疑的狀態下開始閱讀本書。沒想到,跟我的好友同病相憐,書中的3大陷阱,簡直也是為我量身打造。在醫療工作上,我不斷的埋頭鑽研自己的專業技術,投入大量時間,也導致無心顧及更為重要的生活面向,誤以為成長就只是不斷地讓專業能力的增進,而忽略了其他的職場技能。人際上,因為忙碌,犯了懶惰症,習慣於同溫層內的醫療人員交流,話題內容總是離不開醫療專業,缺乏更多不同領域的思想激盪。而在自我的層面,面臨需要做出一些改變的當下,總是習慣用「這不是真正的我」為藉口,拒絕踏出舒適圈,追根究底,只是過去的自我在作祟。

雖然本書談的是如何成為一個職場領導者,但也適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 我們「自身生活」的領導者。擺脫生活的3大陷阱,以表現像個領導者為起點:重新定義工作,把工作當成一個平台,讓工作為自我生活服務,提升自我領導力、試著建立廣泛的人際關係網路與朝著不同方向去發展自我,經過漫長且曲折的嘗試與反思,漸漸發覺自我、找到自我目標,蛻變為更好的生活領導者。

現在,就開始行動,奪回生活的主導權,當自己的領導者,過我們自己的生活。

如何知道我在想什麼?只有在看到我做了什麼以後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