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08/29

【閱讀心得】《破框能力》(Act like a leader, think like a leader)框住你人生的,正是你引以為傲的


作者:朱健豪 醫師 


書籍圖片來源:今周刊出版社

「為什麼升遷的都不是我!」,幾杯黃湯下肚後,我在本土大企業工作的好友憤怒不平的說到。有著留美碩士學歷的他,總是比他人早一步踏進公司,回到家依然埋頭埋首於公事,假日當然也沒閒著,持續增進自己的專業能力,要跟他吃飯沒提前3個月預約想都別想。對於團隊內的事情他總是事必躬親,而上司交辦的任何任務也是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同儕眼中他無疑是個擁有專業技能的青年,但進一步晉升公司中高階層卻屢屢與他無緣,這中間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

毫無疑問的,我的這位好友,在他的職場上是一位優秀且專業的「管理者」。但放眼望去,無論是大致國家,小至團體,都需要一位「領導者」來帶領組織。決定升遷的因素很多,但過於擅長專精特定能力,可能會導致我們無法踏出舒適圈,無法成為一名領導者。

作者簡介

艾米尼雅.伊貝拉(Hermia Ibarra),全球50大管理思想家之一,耶魯大學組織行為學博士。致力於研究領導力發展、人才管理、組織管理以及女性事業發展。



本書談什麼?

傳統上,我們都認為一位領導者應該必須「先思考後行動」,但本書的核心就是要打破這樣的觀點,要成為一位優秀的領導者,我們必須「先行動後思考」。

破框能力,要突破怎樣的「框」?
為什麼要「先行動後思考」?
「先思考後行動」有什麼陷阱?



成功者的能力陷阱

1. 專業與優勢,只能夠把我們帶到現在的位置。當我們越引以為傲,就越容易困在原地
隨著我們在職場上越來越成功,我們反而容易因為「專業能力」,陷入「專業框架」的陷阱,先思考後行動,導致我們無法脫胎換骨,進一步成為優秀的領導者。

|先思考後行動|

傳統的先思考後行動,能讓我們認清當下的能力及引導方式,但是我們會發現,當下的想法恰恰是阻礙你繼續前行的絆腳石。那些根深蒂固的思考方式,阻礙我們在行為上做出改變 ,我們的自我認知會被過去所禁錮,進一步導致思想和行為也無法改變。

|先行動後思考 !|

先行動,也就是我們原本思維所抗拒的,那些充滿挑戰的新經歷,以及他們所帶來的成就,會改變那些一直限制你的固有行為和思維。在改變的過程中我們會先看到結果,即改變讓我們產生了什麼樣的感受,身邊的人對我們的改變有什麼樣的反應,之後我們才會開始思考,把外在經歷內在化 



增強外在表現力3方法

藉由行動強化外在表現力,最終將外在表現力內化為洞察力,由外而內的改變自我

1. 重新定義你的工作:突破過去成功的能力陷阱
反覆將精力花費在擅長的工作領域,固然會獲得更多的經驗,但反之將剝奪其他重要事情的時間,使得學習其他重要事務的代價變高。避免陷入「在團隊裡過於有價值」的陷阱,如此一來必須事必躬親,過於微觀的管理,將失去成長晉升的契機。

|對與不對-重新審視我們工作,把時間花在對的事情上|
(1)與不同的人或團隊建立橋樑:根據研究,卓越的領導者會把時間花在外部而非團隊內部,藉由挑選副手管理團隊,領導者獲取外部資訊並選擇性的分享給團隊,成為團隊內部與外界間的橋樑
(2)做有遠見的事:感知環境中的機會與威脅、設定方向策略、鼓勵他人嘗試的做法
(3)提升影響力:想法+過程+你本人=領導公司轉變成功。領導者想法的好壞,並非決定人們願意支持的唯一因素。有經驗的領導者展示想法,試著與聽眾交流,讓他們產生信心,提升影響力,不只是單純過度著重於法想本身的好壞
(4)將想法與個人經歷結合:研究發現有魅力的領導者所具有的特點 - 人生閱歷豐富,因此產生了堅定的信念、能透過講述個人故事與他人進行良好的交流。他們的想法、實際所做的事與他們自己之間有很強的ㄧ致性


2. 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網路:避免封閉的人際關係導致僵化思維
我們天生「自戀」與「懶惰」,容易被相似的人吸引,喜歡接觸容易接觸的人,將陷入封閉的人際關係。

試著去做,才能發現人際關係網路帶來的好處

|讓我們無法擴展人際關係的陷阱|
(1)認為經營人際關係並不是真的工作
(2)認為這些是在利用他人,而且感覺不真實
(3)投資人際關係的回報是長期的,但我們有更緊迫的事情要做
(4)認為人際關係應該自然地發展

|如何在公司內外建立人際關係網路?|
(1)積極參與各種活動來展示自我:戰略性運用專案或任務、午餐或商務旅行聯絡無法經常碰到的人、主動出擊活動或會議、使用社群媒體推廣興趣
(2)利用二度分隔理論:藉由現有的網路向外擴展,要求轉介和介紹、使用簡單的請求來啟動關係、利用社群媒體轉發文章、進行追蹤、幫助你的聯絡人發展人際網路
(3)維持關係:隨時與人際關係網路中的重要人物保持聯繫,避免中斷
(4)找到志同道合的人:與和我們同坐一艘船或是已經達到彼岸的人保持日常聯繫 - 因為他們能支持自己的轉變,並樹立榜樣 


3. 試著朝不同方向發展自己:避開「堅持真實自我」陷阱,擺脫過去的自己,探索未來的自己
「堅持真實者」常掉入以過去經驗來定義真實性的陷阱,一但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就會覺得虛假,偏離真實的自己;「隨機應變者」則樂於跨出舒適圈,根據環境應變,試著朝不同面向發展自己,擺脫過去的自己 

跳脫舒適圈

|容易陷入真實性的陷阱|
(1)在轉變到一個新角色時,難以與自己的團隊保持適當距離,試著在權威與親和間找到平衡點
(2)在需要推銷自己想法時,試想這麼做是為了共同利益與目標而非自私
(3)遇到負面反饋評價,小心「正向錯覺」,建設性的批評有益於自我的重塑

|像水一樣|
學習常常是以一些不自然,或是讓人們覺得虛假的行為開始的。之所以會覺得虛假,是因為我們常會去做策略性計畫,並評估會帶來哪些好處,而非真實的自然情感驅使我們。避免以真實為藉口,將自己限制在一個封閉的環境中,拒絕新的資訊與環境。嘗試新穎或自己覺得不自然的事物,像水一樣,讓新的環境來塑造自我形象。
(1)觀察學習偶像的行為舉止:提取、修改與優化多位榜樣,最後得到自我見解 
(2)設定學習目標:關注「表現目標」,展現自我能力而迴避批評,容易落入正向錯覺,無法成長;嘗試「學習目標」,從中獲得回饋,令自己成長 
(3)靈活講述自己的故事:善用自己的故事感染他人,並適時調整,讓你的故事與你的目標一致 



改變的過程:外在表現力內在化

合理規劃前進的路線:透過新的經歷塑造自我,才能推動你繼續前進

「堅持真實者」常掉入以過去經驗來定義真實性的陷阱,一但踏出自己的舒適圈,就會覺得虛假,偏離真實的自己;「隨機應變者」則樂於跨出舒適圈,根據環境應變,試著朝不同面向發展自己,擺脫過去的自己 


|改變的5階段|
(1)發現差異:進步的開始,感受到自己是誰,與自己要成為誰的差異,激勵自我開始行動 
(2)只加不減:增加新角色與行為,強化外部發展,新工作能獲得足夠回報後,才會減少舊工作
(3)混亂迷茫:堅持下去,周遭的人可能會懷疑你的新改變,對你的期望只停留在過去
(4)修正方向:回頭檢視目標,反思新經驗,審視舊目標,提出新目標
(5)內在化:將外歸內,由外在表現力,轉變為內在洞察力的過程

做出一些重大的轉變,不一定能讓你更好,更重要的是不斷的問自己現在在哪裡,保留更多的可能,最終才能實現改變



後記

起初看到書本封面的當下,對於標題充滿著好奇與不解,而書本的核心又要我們先行動後思考,在半信半疑的狀態下開始閱讀本書。沒想到,跟我的好友同病相憐,書中的3大陷阱,簡直也是為我量身打造。在醫療工作上,我不斷的埋頭鑽研自己的專業技術,投入大量時間,也導致無心顧及更為重要的生活面向,誤以為成長就只是不斷地讓專業能力的增進,而忽略了其他的職場技能。人際上,因為忙碌,犯了懶惰症,習慣於同溫層內的醫療人員交流,話題內容總是離不開醫療專業,缺乏更多不同領域的思想激盪。而在自我的層面,面臨需要做出一些改變的當下,總是習慣用「這不是真正的我」為藉口,拒絕踏出舒適圈,追根究底,只是過去的自我在作祟。

雖然本書談的是如何成為一個職場領導者,但也適用於我們的生活之中 - 我們「自身生活」的領導者。擺脫生活的3大陷阱,以表現像個領導者為起點:重新定義工作,把工作當成一個平台,讓工作為自我生活服務,提升自我領導力、試著建立廣泛的人際關係網路與朝著不同方向去發展自我,經過漫長且曲折的嘗試與反思,漸漸發覺自我、找到自我目標,蛻變為更好的生活領導者。

現在,就開始行動,奪回生活的主導權,當自己的領導者,過我們自己的生活。

如何知道我在想什麼?只有在看到我做了什麼以後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



2022/08/25

【口腔顎顏面醫學】植牙行不行 - 腎上腺機能不全

  

作者:朱健豪 醫師 




“長期服用內固醇會影響傷口跟免疫力,那植牙會不會失敗?”

上一篇,我們了解了植牙與糖尿病的關係。這次,朱醫師要來跟大家分享國人少見卻有潛在風險的「腎上腺機能不全」,跟植牙手術的相關影響。



腎上腺機能不全

腎上腺位於我們腎臟的上方,藉由分泌多種賀爾蒙調節身體功能。其中包含重要的皮質醇(Cortisol)。當身體因為疾病或外來因素,導致皮質醇的分泌不足,面臨壓力時我們身體將難以負荷,嚴重可能導致心血管衰竭或死亡。

在台灣導致腎上腺功能不全常見的原因有:因為慢性關節疼痛自體免疫疾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長期使用類固醇(人造皮質醇)治療,進而讓體內產生一連串的反應,導致腎上腺萎縮,而無法自動分泌足夠的皮質醇。

當面臨植牙手術時,身體無法自動適當的分泌皮質醇,將會導致手術中的風險大大提升。因此,必須於術前及術後,使用額外內固醇來協助我們身體抵抗壓力,才能安全的執行植牙手術。



腎上腺疾患進行植牙手術要注意什麼?

1.植牙手術的複雜度:植牙數目、植牙部位與範圍、是否需要大量補骨等,都會影響手術的時間以及對身體所造成的壓力。預期對身體產生較大壓力的植牙手術,相對需要較高劑量的內固醇
2.其他濳在系統性問題:例如高年齡、糖尿病等問題,對植牙手術也可能造成濳在負面影響。
3.內固醇的服用劑量與長短隔日服用內固醇,或距離上次服用治療內固醇已超過1年,屬於較低風險組群。而距離手術1年內,曾超過7日服用高劑量的內固醇患者有較高的風險
4.感染控制:服用內固醇將導致血糖升高,而升高的血糖進一步影響傷口的癒合感染的機率。而內固醇本身具有抗發炎的效果,也間接地令傷口容易感染與影響癒合能力。藉由術前與術後的預防性抗生素、漱口水的使用,手術中的良好無菌控制與良好的手術技巧,從而減少術後的感染與併發症

經由審慎的評估與適當的術前術後內固醇補充,讓安全植牙成為可能!


到目前,我們已經認識到「心血管疾患」、「內分泌疾病」與植牙手術的相關性,唯有正確的觀念,協助破解謎思,方能化解恐懼,經由恰當的治療,重新獲得健康的好牙口!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


2022/08/21

【閱讀心得】《誰會說故事,誰就是贏家》(Stories that stick)別管那些華麗的吸睛術了,我們都需要的大腦綁架術


作者:朱健豪 醫師 


書籍圖片來源:方智出版社

約莫兩年前,疫情依舊的八月天,我臨時起意的前往品牌汽車展間。記得那是一個酷熱難耐的下午,毒辣的陽光像是千萬根針,無情的扎傷行走在戶外的人們。滿身大汗的我貯立於門外,狼狽不堪,一道玻璃門之隔,一個時空兩個世界,一度猶豫是否該踏入一個我不熟悉的世界。

隨著自動門緩緩開啟,寬敞明亮的空間,燈光打在一台台現代工藝打造的精緻鋼鐵產品上,格外炫目奪人,身旁各個西裝筆挺有禮的業務,隨侍在側,讓我更著實地感到不安,恨不得儘早草草結束,飛奔回到我的舒適圈。

90分鐘後,我留下訂金並帶著契約書離開了展間。

這就是我第一次見識到故事的力量。一個生活單調的車主,在擁有品車汽車後,生活如何地產生改變:與家人出遊同樂促進感情、開啟更多戶外休閒活動增進身心健康、嘗試越野活動體驗不一樣的刺激、參加車主聚會拓展人際關係。

業務巧妙的利用故事的力量,卸下我原本的心防,暫時忽略了理性,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進而對我造成影響,最後改變了我麼看法,達成他的銷售目標 - 一個成功的故事,綁架了我的大腦。

那麼,我們該如何藉由故事,光明正大地綁架他人大腦?


作者簡介

Kindra Hall(金卓拉.霍爾),現任史代拉顧問公司(steller collective)總裁兼首席說故事專家。為國家級說故事比賽冠軍,致力於將說故事的策略應用於當今溝通挑戰。



本書談什麼?

沒有人想成為眾人眼裡的輸家,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該如何成為贏家。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說故事」。「藉由說故事,我們可以拉近現況與目標間的距離」故事是一座橋,只要你學會了,就沒有到不了的地方。


⼈就是愛聽故事

1. 懂得⽤故事造橋,你就會做⽣意:試著用故事跨越鴻溝
任何一門生意,「顧客」與「銷售端」、你的「目標」與「目前所在」存在著一條鴻溝。如何有效的搭起一座堅固有效的橋樑,用故事搭橋就對了!

|說故事的3大要素:注意力、影響、改變|
(1)藉由故事讓讀者交出注意力,說故事是個「共同創造」的過程
(2)說故事讓人自願參與其中,發揮影響力,我們聽故事的時候,抵抗心態會逐漸消散
(3)說故事可以讓人發揮長期影響,進而產生改變

說故事的背後,對我們的大腦是如何的影響?


2. 始於⼤腦:挾持聆聽者⼤腦,達成注意、影響和改變
據實驗研究發現,我們能藉由說故事來贏取陌生人的信任,藉由一個好的故事來將聽眾引導至著迷與影響的交叉口。

|說故事的3大要素:注意力、影響、改變|
(1)故事可以刺激催產素和⽪質純分泌,集中⼈們的注意⼒
(2)故事不只讓我們變得喜歡彼此,更讓我們變得更像彼此
(3)多巴胺的影響之下,促使我們改變

當然,並不是每個故事都可以達到改變他人的目標。


3. 故事怎麼說才精彩:不是每個訊息都是故事
我們不需要成為莎士比亞才能講述一個精彩的故事,但也不代表講出一連串的訊息就能成為合適的故事。一個精彩的故事需要4個環節:

|鮮明⾓⾊|
一個有溫度的人。我們需要的不是英雄,是我們在乎且同情的對象

|真實情感|
引發同理心。情感指的不是聆聽者本⾝的體驗,⽽是故事⾓⾊的感受,或本來就存在於故事的情境。透過這種情感,聽者對故事產⽣同理⼼

|特定時刻|
凝聚焦點。把故事放在⼀個⽅便湊近觀看的位置,能放⼤原本平凡無奇的敘述,讓觀眾將其中⼀幕看得更清楚

|具體細節|
引發共鳴。運⽤描述性質的細節和圖像,創造出⼀個世界,吸引⽬標群眾。細節⽤的越多,聽眾就越能感受到你多麼 了解他們

有了以上4大環節,讓故事有了血肉,具備了靈魂,但此時我還尚未替故事接上骨架。

一個故事所需具備的3架構:

|常態|
建立熟悉感,卸下心防。局勢在某件事發⽣前原本是什麼樣⼦。常態是故事中最重要的部分

|爆炸性發展|
轉折。局勢的架構突然發⽣變化

|新常態|
傳達重點,強化訊息。局勢在爆炸發⽣後變成什麼模樣

那麼,故事種類這麼多,該怎麼選擇?



四種必要故事

1. 價值故事:說故事如何促進銷售與行銷
⽤別⼈做不到的⽅式來描述某種價值,跨越「問題」和「解決方案的價值」之間的鴻溝。

|原則|
(1)避免過多的資訊讓⼤腦更為疲累:選項不是多多益善
(2)從事實帶往情感:利⽤價值故事當橋樑,讓⼤腦的「系統ㄧ」1發揮「認知放鬆」
(3)別管產品了,把價值放在使⽤者上:產品如何改善使⽤者的煩惱或問題
(4)把數據藏在故事裡:先以故事開始吸引⼈們,再加上數據,最後再以故事結尾

|價值故事的4⼤環節|
(1)鮮明⾓⾊:絕對不是商品本⾝。關鍵在於讓⼈感同⾝受的實際⾓⾊
(2)真實情感:你得上⼈家床。是什麼讓顧客無法入眠,了解顧客最困擾的問題
(3)特定時刻:真正感受到變化與價值的時刻
(4)具體細節:讓聽眾覺得「你真的懂我」。細節越具體越好,但不容造假

2. 創辦⼈故事:創業者如何透過故事來吸引資金、顧客與人才
創業初期的故事很像童話故事,能觸動每個⼈⼼中都有的慾望,試著突顯你的與眾不同。

|如何找出你的創辦⼈故事?|
(1)回到從前:回憶從前的那⼀刻或第⼀次經驗
(2)想起「⼀定有更好的辦法」的那⼀刻:在某⼀刻意識到老路並非最好的路,那可能就是你的創辦⼈故事的序章
(3)找出你的⾎汗與淚⽔:為了⽬標,願意盡⼀切努⼒,揮灑的汗⽔與淚⽔,把200塊變成200萬的意志⼒,是很好的創辦⼈故事

|避開創辦⼈故事的陷阱|
(1)把創辦⼈故事和價值的故事搞混:創辦⼈故事推銷的是⾃⼰,並非產品
(2)當你說膩了你的創辦⼈故事:說故事的重點不是你⾃⼰,對於初次聽聞的聽眾⽽⾔,這些故事就像發⽣的那⼀天⼀樣新奇
(3)因為不是創辦⼈,所以你覺得沒資格說創辦⼈故事:任何⼈都有資格說出創辦⼈故事,越多⼈說出創辦⼈故事越好
(4)創辦⼈阻⽌你說出創辦⼈故事:⼈都想跟「⼈」做⽣意,⽽創辦⼈的故事可以讓他們想起,在這冰冷介⾯或價格背後,是有個真實的⼈開創了這⼀切。試著把當事⼈的故事說給當事⼈聆聽的時候,對⽅才意識到這個故事有多感⼈

|創辦人故事的4⼤環節|
(1)鮮明⾓⾊:就是創辦⼈⾃⼰。「⼈」的故事,並非「公司」的故事,⼈想打交道的對象是「⼈」
(2)真實情感:只有真實的情感才能展現「⼈」味。為創辦⼈故事加入情感時,得先考慮⽬標聽眾在乎什麼。投資者在乎的是,創業初期你能不能通過考驗與磨難,試著加入⼀些⾃⼰體驗過的負⾯情緒,以及如何克服它們 ;顧客在乎你是否,致⼒於替他們開創更美好的⼈⽣,試著加入當初是什麼情感驅使你,決定追求這個解決⽅案;新進⼈才最在乎的,則是你對⼯作的熱忱,試著加入「愛」述說你如何創立公司
(3)特定時刻:最容易被忽略卻最重要
(4)具體細節:讓聽者產⽣共鳴。多利⽤聽者能理解的細節


3. 使命故事:偉大的領導者如何透過故事來凝聚並激勵人心
只要是⼈就會追求使命,如果你不給他們使命,他們就會⾃⼰編⼀個出來。藉由故事,讓你的團隊明⽩每個⼈付出的努⼒都有其重要性,跨越公司內部鴻溝,凝聚組織與人心。

|凝聚⼈⼼|
(1)在⽬標或計劃上凝聚與⼈⼼ 
(2)在敏感話題上凝聚⼈⼼ 
(3)透過你真正在乎的事物來凝聚⼈⼼

|使命故事如何成功|
(1)強⽽有⼒的傳遞特定訊息:訊息本⾝夠不夠明確 ,故事有沒有清楚傳達這個訊息
(2)別為了說故事⽽說故事:沒能完美傳達訊息,為了說故事說故事,反⽽被貼上「傲慢領袖」的標籤
(3)找出你的使命故事:什麼時候學到這個教訓?什麼時候發現這個真相?

|使命故事的4⼤環節|
(1)鮮明⾓⾊:利用說故事者的細節讓⼈感同⾝受。揭露關於⾃⼰的細節
(2)真實情感:展露你的脆弱⾯。我們在⼯作場合⾃揭露脆弱⾯的時候,就是以「⼈」的⾝分與彼此產⽣聯繫,強化了領導者和員⼯之間的信賴與忠誠,⿎勵⼈們分享,也提⾼忠誠度
(3)特定時刻:拉長成慢動作並放⼤特寫。特定時刻通常就是爆炸性發展,在這裡盡量放⼤特寫,⽽且花點時間詳細敘述
(4)具體細節:淡化說故事者與聽者之間的界線。盡可能打造出所有聽眾都能接受的設定,讓聽眾覺得與⾃⼰息息相關


4. 顧客故事:你不能自己說的故事
顧客故事確實需要你投入額外⼼⾎,努⼒找出顧客故事,讓⼈們能聽⾒顧客的真實⼼聲,將帶來巨⼤的改變,最簡單也是最強大的故事。

|與⽣俱來的可信度|
(1)來源很重要:說出顧客故事的不是賣家,⽽是跟你⼀樣的普通⼈
(2)細節很重要:顧客故事的美妙之處,就在於他擁有原始⽽不完美的真實性

|如何取得顧客故事|
(1)你必須開⼝請求:在收到產品之後再發出請求;來⾃於有真名的⼈請求,⽽非冰冷的系統;禮多⼈不怪
(2)要求得夠詳細,才能獲得所求:你希望顧客做出什麼樣的回應,就該對顧客提出什麼樣的疑問。試著以「常態—>爆炸性發展—>新常態」來引導

|顧客故事的4⼤環節|
(1)鮮明⾓⾊:別將⾓⾊塑造得太完美。重點不是「誰」,⽽是「如何」。要如何讓顧客變成聽眾能體會並信任的⾓⾊。電影和廣告才需要演員,顧客故事只需要顧客
(2)真實情感:關鍵在於讓顧客說出之前的感受。顧客故事能否成功,取決於顧客在故事的常態階段說出什麼情感
(3)特定時刻:藉由詢問找答案。顧客通常會在答覆中提到你想知道的時刻
(4)具體細節:接收細節時請發揮想像⼒。能讓你聽⾒顧客說出你原本不知道的獨特細節



創造你⾃⼰的故事

1. 找出你的故事:如何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出故事
阻⽌你說故事的最⼤障礙,是你從⼀開始就認定⾃⼰沒有故事可說。你的人生本來就有很多故事。

|收集故事|
(1)藉由「名詞」,尤其是聚焦於⼈事物上
(2)這輩⼦的「第⼀次」
(3)列出顧客對你的批評與疑問
(4)回想什麼時候體驗過今天想傳達的訊息 
(5)對⾃⼰提出⼤量疑問,回想原本忘掉的故事 
(6)放下⼿機觀察四周 

|挑選適合的故事|
(1)挑選故事的重點是⽬標客群
(2)你想對誰說這個故事
(3)你希望他們出現什麼樣的想法、感受、認知和⾏動

找到了適合你的故事,接著塑造你的故事。


2. 塑造你的故事:如何創造精彩的故事,就算你以為自己辦不到
故事無需花招,該有多長就有多長。

(1)從第⼆幕開始:爆炸性發展。常態基本上不是故事,無法吸引⼈們進入所謂的共同創造過程
(2)回到起點:常態。⼤秀同理⼼,讓讀者卸下⼼房
(3)故事順利啟航:新常態。你⾃⼰決定想把訊息說得多麼直⽩

|避開塑造故事時常⾒的陷阱|
(1)塑造的故事不符你的⽬標:務必確保⾓⾊與爆炸性的發展是否⽀持你的⽬標
(2)⼒求簡潔,刪除細節:避免刪除讓故事「像」故事的細節

有了一個精彩的故事,但最重要是說出你的故事。


3. 說出你的故事:在何時、何處、用什麼方式說出故事
如果不把你的故事說出來,他們只是白白佔據了你的腦容量。

|在演講中說故事|
⽤故事當開場⽩:⽤故事化解聽眾與講者間的隔閡,讓⾃⼰的情緒平靜下來
圖像會消除想像:盡量挑選籠統⼀點的畫⾯,讓聽眾保有想像空間
熟能⽣巧,但熟過頭也不妙:避免「完美演說」迷思,把精神放在訊息上,⽽不是⽤字上

|說出你覺得適合的故事|
故事是適不適合與說出你的故事一樣重要

|別妨礙⾃⼰|
幾乎所有跟「說故事」有關的問題都不是跟「故事」本⾝有關,⽽是說故事的⼈妨礙了這個故事



後記

今年七月有幸獲邀,於公益活動上分享我的醫學專業。活動當天,台北晴空萬里,體感直逼40大關,即便如此,我依然可以強烈感受到,來自心中焦慮的那把無名火,以及在體內翻滾的早餐。在會場內來回踱步,突然間回想到本書的內容,從手機找出筆記,從爆炸性發展開始尋找可用故事,接著以3大架構為骨架,佐以4大環節為血肉,著手快速塑造我的故事。

教室內笨重的冷氣機轟轟的低鳴,搭配上我笨拙的麥克風測試,這大概不會是一個太有理想的演講開場,至少聽眾的表情是麼告訴我的。但當我說“我要告訴你們一個故事”時,他們雙手的手機開始放下,聽眾們的表情出現了變化,原本平擺的嘴角也開始上揚,頓時我也鬆了一大口氣,這就是說故事的魅力。雖然那不是一個精彩、動人的故事,卻能發揮意想不到的效果。藉由一個5分鐘雕塑出來的故事,縮短了專業形象與一般聽眾間那道無形的鴻溝,讓聽眾願意聽我說話。連我這樣內向、一個故事新手都可以了,相信你也可以。

說出你的精彩故事,讓對方說我願意

 

1.請參考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康納曼於2011年出版的暢銷書《快思慢想》一書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



2022/08/14

【閱讀心得】《阿共打來怎麼辦》(If chine attacks) 和平不是靠卑躬屈膝!


作者:朱健豪 醫師 


圖片來源:大塊文化

就在不久之前,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結束訪台行程,宣示對台灣關係法的承諾,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支持和促進共同利益。

隨後,中共寄出各種經濟制裁手段,以及一連串的軍演,包含對台海周遭的各種飛彈試射,此外,行之有年的資訊戰、從未停歇的共機騷擾、橫行南海與台海的海上民兵。加上仍未平息的烏俄戰爭,一再告誡著我們和平不能只是靠別人的臉色,看看胖虎怎麼對大雄的就知道。

面對如此猖狂的壞鄰居,身為小老百姓的我們又該如何是好?戰力極端的差異下,阿共打來該怎麼辦?

作者簡介

王立,「王立第二戰研所」版主,研究古典戰略為主相關學說。定期更新部落格至今,八百多篇的文章從書刊介紹到各種理論簡介,希望能把社會人文科學轉化爲科普等級,中學生都可以讀的文章,持續一個人的戰爭。近年主要進行軍事常識普及化的任務,旨在破除中國資訊戰滲透,對台灣民眾觀念誤導的更正。

沈伯洋,台大法律系畢業,美國賓州大學碩士與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博士。近年主力研究資訊戰與假新聞。目前是台灣人權促進會副會長、台灣民主實驗室理事長、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本書談什麼?

“經典謠言之所以歷久不衰,代表的是台灣人對這些軍事謠言的認知不足
”不同政治立場卻同樣缺乏軍事常識

本書標題看似聳動,但身為台灣公民的我們,隔著台灣海峽有個世界級的流氓,整天武統台灣留島不留人,又怎能置身事外。破除攻台軍事謠言,進而了解真實世界的運作及可能發生的戰術策略,我們該戒慎但不過度恐慌

”試圖將軍事常識解說得簡單易懂“

讀完本書後,可以有一個清楚的整體概念,理解台灣的建軍需求,認識整體周邊情勢,了解對手的能力與限制,而不是一味的失敗主義,把自己看扁,那就落入了對手的圈套了!



破除常見攻台的軍事謠言

書本開始先是針對台灣民眾耳聞或是中國農場文常見的攻台軍事謠言破除開始,以實際的物理、地理及基礎的軍事科學分析,進而破除謠言。仔細思考研究各種謠言,都是中共大外宣的手段:台灣很弱,中國好棒棒。正因為現實是台灣地形易守難攻登陸作戰難度高,加上台灣實際軍備有一定威脅,中共才需要大費周章的利用謠言擊毀我們信心



中國侵略台灣的戰術

第二部分以較為合理的角度,推導中共可能侵台戰術,讓讀者知道可能會怎樣發生,同時也針對台灣現況,提出個人看法,國軍可以如何應對。無可否認的是中共近年軍事實力大增,面對台海的登陸作戰,依然是難有十足把握


持續進行中的戰爭

第三部分則是進一步補充說明,中共目前對台使用的資訊戰、開戰後一般民眾可能會面臨狀況、其他可能潛在攻台戰略或非武力的作戰,讓我們對台海戰略有更進一步的認知。恐懼來自於無知,有了較為正確的觀念與認知,才能讓我們免於恐懼。


台灣以及周邊各國的真實戰略構想

最後離開台海地區,以國際角度簡述鄰近及可能涉入國家的戰略構想,讓我們以不一樣的角度來檢視台海戰略。戰爭從來不是兩個國家的事,至少某方面來說。跳脫國家,以國際社會的視角來分析,了解地緣政治,才會讓我們有更宏觀視野



後記

日媒《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明夫:「如果羊誤以為,只要和狼搞好關係就能夠不被狼吃掉,那絕對是愚蠢至極的想法。羊和狼走得越近,羊越有生命危險」。

從中共的導彈演習與前一時日爆發的烏俄戰爭,讓人更了解到和平從來不是一張歷史文件所能達成的,是必須以鐵錚錚的實力,或至少展現軍民一心的保家衛國,令進攻方採取行動前必須三思,同時也讓國際社會看到我們保家衛國的決心。如同 蔡英文 總統曾說的“弱退讓不會帶來和平,只有自我準備充足,憑藉著堅實的防衛決心和實力,才能保障台灣安全、維護區域和平”

中共一直以來,承襲老大哥蘇聯加以發揚廣大,不斷地對台進行沒有硝煙的作戰 - 認知作戰,瓦解動搖民心,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幸好作者挺身而出,以較為中立的立場試著撥亂為正,讓我們對台灣軍備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道出中共攻台時必須克服的問題,事實是:中共很強大,但台灣也不弱。渡海登陸攻台一點也不容易而且代價頗大。

身為認同民主自由的台灣公民,有必要去認識台海戰略的真實樣貌,更有義務支持我們國軍及政府軍備採購及建軍策略:中科院不斷研發的各種導彈,來增強我們的防空或源頭打擊能力;國艦國造,強化領海周圍的保護力;F16V戰機的升級,大大提升我國制空權的機會;M1A2T坦克採購,擊退中共登岸部隊於灘頭等,都是需要國民支持的國防採購政策,提升國防戰力,落實「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你我都是崇尚自由和平的世界公民,盡可能的避戰,但必要時,為了這塊自由民主的家園,我們不畏戰。

“Britain and France had to choose between war and dishonour. They chose dishonour. They will have war.”
― Winston Churchill

在戰爭與屈辱面前,你選擇了屈辱!
可是,屈辱過後,你仍得面對戰爭!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


2022/08/07

【閱讀心得】《最高學習法》(Input)隨手可得的資訊﹐正吞噬著大腦學習力


作者:朱健豪 醫師 


書籍圖片來源:春天出版社


每當我們生活有任何疑難雜症,相信普遍的SOP都是 1.拿起手機 2.Google 3.獲得解答。1998年,Google每日平均處理10000筆搜索。在20多年後的今日,大家猜猜增長了多少?


91100,只是單位變成了每。隨著網路與智慧型手機普及,大大提升便利性的同時,我們有限的專注力也面臨嚴峻的挑戰,面對這隻驚濤駭人的資訊猛獸,該如何不被它反噬?資訊爆炸性成長,是種祝福?抑或是一種詛咒


作者簡介

作者本身是日本的精神科醫師,也是位輸出狂人。不間斷堅持每天輸出舉凡FB、You tube、部落格以及每天3小時的寫作,同時至今已出版近30本的書籍,能有這樣的成果,主要是來自於作者以輸出為前提的積極輸入法。



本書談什麼?

本書的主旨為「激發最大學習效率的輸入方式」,續接作者的上一本著作《最高學以致用法》談的是關於輸出。我們每日接觸的資訊量已是20年前的5千倍以上,如何從中篩選出有用的資訊輸入大腦,同時避免大腦資訊爆炸。根據研究,我們每日接受的資訊中,有97%都是我們我不需要的!

所以,如何精確有效的輸入並達到最大學習效率,重要性已不言而喻。本書沿襲慣另一本著作的風格「廣」而「淺」,號稱「輸入大全」。以下分享我有所感觸的重點,嘗試以條列式的書寫呈現



輸入的基本法則

1.輸入資訊著重「」與「精確」:資訊爆炸的年代,如何學會捨棄過多不必要的資訊更顯重要

2.In+Put=Input:資訊除了進入(In)大腦外,還需要將這些資訊記住擺放(Put)於大腦才算是有效的輸入(Input)

3.設定具體的方向與目標,專注的同時輸入與輸出:學習時藉由設定具體的方向與目標,能提升學習效率與輸入精準度;專注的同時輸入輸出可以增加記憶力與學習效率

4.以輸出為前提的輸入:輸入時預計要後續輸出,大腦感受些許壓力,刺激分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e)分泌,有效提升專注力與記憶力

5.只收集必要的情報:藉由「選擇性注意」,平常列出自己喜歡或感興趣的關鍵字,或是學習前自我發問、確立本次學習目標,大腦將會在輸入過程中,開啟天線去自動搜索相關資訊

6.喜怒哀樂可提高記憶:大腦處於情緒下分泌的各種激素有助於強化記憶,試著藉由刺激,例如旅行、電影、藝術欣賞、閱讀故事等來提高學習成效




輸入方式

1.運用科學方法留下記憶的閱讀術

(1)閱讀是學習的第一步:學習有分步驟,做好基本功,避免浪費時間與金錢
(2)細讀前先粗淺閱覽:閱讀內文前先掌握大綱,目錄、標題、前言與後記會讓你對書本有初步的認識
(3)先深讀一本書,再追求速讀與泛讀:先確實的累積大腦知識資料庫,日後速讀與泛讀便會事半功倍
(4)避免先入為主的觀念開始閱讀:如果帶有偏見的閱讀,在閱讀過程中大腦將會偏頗的去篩選資訊,無視書內其他更多的意見
(5)嘗試藉由閱讀解決問題煩惱:95%的問題可以在書中找到答案

2.加深學習理解程度的聆聽方法

(1)坐在最前排的聆聽來強化學習:比起閱讀,現場課程有著大量的非語言刺激來增加記憶,前排的互動緊張感有助於學習(可能落差10倍)
(2)聰明的聽講與適當的筆記:演講的精髓在於講者的「非語言訊息」刺激,試著以3:7的比例在筆記與聽講間切換。適當筆記書寫可提升專注力,做筆記前先試著提問並寫下學習目的,便於開啟大腦注意天線,課程中自動尋找目的資訊,提升學習力,也有助於講後提問
(3)聰明的聽音樂來強化學習:閱讀前可聆聽輕快節奏音樂提升短期記憶;閱讀時聆聽白噪音或無聲提升專注力;聆聽喜歡的音樂有助於提升工作與運動效率
(4)表現同感的傾聽:傾聽他人時試著眼神接觸點頭附和重覆對方的話
(5)放輕鬆的聽:以認真不嚴肅的中立態度傾聽,避開負面情緒,別讓自己吸收過多負面情緒


3.將一切化為自我成長的助力的觀察技巧

(1)察言觀色:藉由問題觀察對方當下表情,即便再怎麼試著掩飾,面對問題的當下,真正的心意會吐露在表情上
(2)反覆瀏覽整理備忘錄:將備忘錄當作第二個大腦來累積創意與靈感,藉由日後整理過程中,意外醞釀出完美的點子
(3)以積極主動的方式看電視:電視內容通常以一般大眾作為對象,試著以輸出為前提看電視,嘗試收集話題並筆記,同時也可以當作市場行銷參考
(4)電影是人生教科書:現場觀看有著五感的刺激強化記憶;與人一行觀看事後討論有助於促進關係;看完有疑問的地方立即找答案,拓展智慧;試著同理角色,訓練同理心;思考角色的人生態度,經歷不一樣的人生態度;寫下你的心得,強化輸入內容
(5)欣賞藝術作品:根據研究,可提高創造力、活化大腦非語言區提升想像、邏輯與溝通能力、降低壓力性賀爾蒙、促使多巴胺與血清素分泌達到療癒效果
(6)欣賞自然風景:增加大腦Alpha波、刺激血清素分泌,降低壓力,提升活力與專注力
(7)閉上眼睛,讓大腦從「讀」與「看」之中解放:現代人常因爲手機或電腦的使用,使大腦處理「大量視覺訊息」而疲累,適度閉眼休息,產生Alpha波,重新恢復專注力

4.以最短時間達到最大效率的網路活用術

(1)資訊與知識的最佳比例為3:7:依據DIKW金字塔,網路上可獲取的絕大部分為資訊(Information)而非知識(Knowledge),適可而止的從網路收取資訊,藉由輸入與輸出獲得知識與智慧吧
(2)追蹤感興趣領域的專家:網路資訊之多,難以辨別真偽,讓專家在這廣大的網路世界替我們篩選、過濾並摘要相關資訊
(3)8成的新聞都是自己不需要的:過多的資訊將導致大腦超載,奪回我們每日寶貴的時間與大腦資訊容量,專注於自己感興趣的領域
(4)限制手機使用:過度使用手機與社群媒體將導致我們專注力工作效率低落,有研究指出,過度使用社群媒體容易令人鬱悶,甚至提高罹患憂鬱症的風險(2.7倍),試著每天不花超過1小時在社群媒體上

5.激發所有能力的最強學習法

(1)一對一的面對學習:最有效的輸入學習方式,藉由事先預習、表現學習熱忱、坦然積極接受的態度,根據指導者建議內容實踐,同時記得適當表達感謝
(2)向良師學習:找一個自己「夢想成為的人」,模仿他的生活習慣人生態度,朝夢想前進!
(3)實際嘗試新事物來提昇自我洞察力:試著閱讀哲學及心理書籍、觀看描寫人心的電影、寫日記、輸出為前提的旅行、挑戰新事物等來探索自我
(4)參加檢定考試:報考感興趣的領域,深入學習,引發更多的興趣,鍛煉大腦的同時也可以獲得快樂與成就
(5)主動式娛樂:主動式娛樂具備需要提高專注力設定目標提升技巧等特質,如桌遊、跳舞、樂器與運動等,娛樂同時也可以自我成長
(6)聰明的旅行:以輸出分享為前提的旅遊,試著決定旅遊主題,深入體驗當地文化(地陪或當地旅遊團),放空或隨機應變也是不錯的選擇

激發輸入力突飛猛進的方法

1.輸入完立馬輸出:把大腦剛輸入的內容寫出來,提取練習過程可強化記憶

2.建立腦內情報圖書館:嘗試以「曼陀羅計劃表」為藍本,列印出來,如此一來可開啟大腦興趣天線過濾情報、協助情報依類別於腦中整理、方便日後大腦提取情報

3.學習不能太貪心:課前設定3個學習目標,目標過多將導致大腦記憶體超載,無法發揮最大功效

4.睡前黃金15分鐘:把握睡前15分鐘輸入,輸入後什麼都不做直接入睡,避開「記憶干擾」,讓大腦利用睡眠時好好整理輸入的情報

5.善用運動提升學習力:每週數次、至少2小時的「複雜」「中強度運動」可刺激海馬迴分泌BDNF,有助於提升記憶力,運動同時進行「雙重任務」(如邊跑步邊學英文)有助於強化專注以及記憶力,甚至可以預防失智症的效果

6.移動工作術:試著在不同場地工作學習,改變場所可刺激大腦海馬迴的「位置細胞」以提升記憶力

7.持之以恆,十年磨一劍:現在就開始認真的規律輸入,為了10年後夢想的自己!



後記

每日97%的資訊都是不必要的,或許有點誇大過於武斷,但在這資訊如此氾濫的年代:無所不在的彈跳式廣告、聳動卻空洞的新聞內容、腥羶色的娛樂影片、有急事找你麻煩加我line、汽車借貸奪命連環摳與各式APP的通知,早已令我們大腦無法負荷。在閱讀完作者的兩本書籍後,我開始反思自己與過多資訊間的距離:過多無益的資訊早已影響我的專注力與創造力,手機響起的通知聲化作不堪入耳的魔音。

是時候開始對抗這頭資訊猛獸了。化知識為行動,我開始以輸出為前提的主動性輸入,充足的7小時睡眠、規律的每週2小時有氧運動、以公開書寫為前提的主動式閱讀、專注時開啟飛航模式避免干擾、限制社群媒體使用時間。重新奪回專注力後,找回生活的主導權,多了幾分踏實,意識到先前的自我多麼虛擲光陰。試著輸入,並輸出,讓我們成為自己想要的人

你的輸入內容,決定你成為怎樣的人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