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04/16

【閱讀心得】《美國的決斷》台灣人應該知道的美國外交思維與決策


作者:朱健豪 醫師



 The strong do what they can and the weak suffer what they must. 

以上的文字對於身處台灣的我們在貼切也不過了。

面對日漸強大、蠻橫的中共,要抵禦這樣的獨裁強權,無可否認的我們非常需要美國的協助。


至於美國的協助會不會發生?會協助到什麼程度,常聽到的大致可分為兩派:

疑美甚至反美者認為,美國他們只在乎自身「國家利益」,根本不可能為了台灣與中共發生衝突。

而另一派的人則認為,台灣具有第一島鏈的關鍵戰略地位,同時也是東亞民主的象徵,也握有晶片重要科技,美國會出手相助台灣。

兩者各有理由,但在進一步認同前,我們必須了解「美國的利益」為何,才能推論美國的決斷可能為何。一個國家的利益,絕非簡單以「民主VS專制」、貿易經濟或是軍事力量等作為決斷。更何況美國是目前唯一的世界霸權,也導致利益自然更為複雜、宏觀,我們也不該以島國的觀點視之。


本書談什麼?

台灣人對美國的外交和軍事決策的形成機制與過程,以及形成這些機制的歷史,其實並不太了解,這可能來自於台灣過去的政治氛圍、或是因為台灣特殊的國際地位。

從美國建國後如何發展出獨特的國際觀,進而拓展領土開始講起,探討兩次世界大戰美國參戰的經緯、對戰爭策略的擘畫、戰後如何進行冷戰、對世界秩序的設計與引導,以及冷戰結束後如何面對世界新秩序。

美國的國家利益更複雜的建構過程,決策過程更受到理性決策、組織行為和政府政治三大因素的影響,不能單純的擬人化,更不宜以台灣政治的習慣去解釋。

了解美國對台政策產生的原因,其實有助於我們更理解台灣過去和現在的真實面貌。這是我們為什麼要了解美國的原因。

美國看台灣的態度,其實是台灣一面很好的鏡子。



藉由歷史與原則分析美國的決斷


1. 美國的外交史

美國作為近代第一個民主共和的國家,了解美國的歷史,有助於我們對其外交策略決斷的了解。

美國在建國初期,倚著「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的理論,除了購地擴張外,併吞他國領土也可以自我合理化,認為藉此把理想的政治制度與自由帶給新領地上的居民。

到後期此一思想演變為美國的道德外交思維,及美國有義務協助其他國家抵禦歐洲殖民者(雖然美國本身也是列強之一)、共產主義、極權或恐怖主義。

一戰後,美國威爾遜總統提出的民族自決,雖然某部分也是考量到美國位於美洲的利益,但也反映出美國外交決策的一大思維:以土地上民族的自我意願為前提,也可說是道德外交的展現。

而在二戰後,美國不同於一戰的英法瓜分戰敗國的領土,反而是藉由馬歇爾計畫援助受創的西歐各國與日本、協助德國與日本建立民主政體,並推動聯合國等全球體制的建立,致力建立戰後的世界秩序,屬於國際關係理論中的自由主義(重視國際合作與集體安全)

而在美蘇冷戰中,美國把蘇聯視為頭號目標,致力發展國防武力,也實為國際關係理論中的現實主義(重視國家地位、強調軍事力量),北約也是基於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所催生的國際組織。

但也由於蘇聯崛起的關係,美國為了聯中抗蘇的需求,不得討好中共,也導致美中台三著間的關係也起了變化。

經歷韓戰與越戰的美國,更確立了軍事行動「減少傷亡,縮短戰爭」的行動原則。

雖然綜觀歷史,美國多次對外發動軍事行動,但絕大部分行動都提交聯合國,並獲得國際上的支持為基礎而採取的行動(伊拉克戰爭除外),這或許可以作為破除部分疑美論者的一項有利證據。

而從反恐戰爭中,美國為了爭取中國支持,因此近一步改善了美中關係,促進中國的壯大。
而美國也從反恐戰爭中,深切感受到在軍事行動中,來自於鄰近國家的支持程度,會大大影響行動中的軍力投射受限程度,間接也導致後續出兵協防台灣的意願產生變數。


2. 美國的決斷原則


關於萬一中國對台發動軍事行動,美國會如何協助台灣,一直以來都一個熱門的問題,100位專家可能會有100個觀點,眾說紛紜。隨著時間,美中台三者的關係、美國的民意基礎、乃至世界局勢都會變化,正也是大眾所說的美國利益,讓美國決斷的產生變數。

但如果我們可以用國際關係理論為主,以歷史為輔,這樣對於美國對台決斷,就能有一個較為系統化的觀點,並能有所應對。

(1)外交優先:攸關兩國以上的利益衝突,美國會優先採取外交手段,以進行斡旋,盡量避免衝突的發生,同時保有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為外交的最強大後盾

(2)道德外交:美國身為目前全球最強大的霸權,無可否認也是目前最願意為道義而戰的國家,具體展現在美國對於其他政權獨裁統治與侵略式行動時,所採取的應對措施

(3)現實主義:在現實的世界中,每個國家為了生存與安全,必須採取各種行為努力捍衛自身權益,尤其是軍事力量的強化

(4)自由主義:每個國家除了互相競爭外,更應該試著合作,共同打造彼此的利益,甚至一同團結來制裁秩序破壞者,創造集體安全


因此,我們可以這麼設想:

從歷史經驗,以及道德觀、現實主義與自由主義的揉和,形成了美國的決斷



後記


我們無法預測美中關係會有如何的演變,自然無法精確得知美國會做出何種決斷,更也無法得知中共最終是否以及何時侵略台灣。

但我們可以決定我們自身的應對,做好準備,無論美國是否協助台灣。此時地球的彼端,烏克蘭飽受極權入侵的慘劇,生靈塗炭,也是讓我們台灣人藉此反思的一個大好時機 - 為了捍衛在這座島嶼的生活方式,我們願意付出多少的代價

烏克蘭自從2014的克里米亞入侵後,開始積極備戰,強化國防。在戰事爆發後,軍民一心,舉國為了國家展現出令全球敬佩的決心,誓死抵抗極權入侵,因而獲得美國及北約盟友的各種協助,打出動人的衛國戰爭。

身處全球最可能爆發戰事的台海,我們有此覺悟嗎?
還是依然天真的以為只要我們「不挑釁」,中共就不會侵犯我們?


羊與狼做朋友,依然改變不了自己在食物鏈的地位。


萬一美國最終作出不協助台灣的決斷,那此時我們僅能依靠自身來抵禦中共,我們做好準備了嗎?

或許答案不會如此悲觀,但必須得反思的是,憑什麼讓美國犧牲他們的國民,來打一場與他們無關的戰爭?

無可否認,身處民主國家,關於國防自主或是軍購採備,一定會有不一樣的聲音。但更為重要的是,這些聲音傳遞給美國與國際社會的意義:要是連我們自己都不在乎了,那憑什麼要國際社會來協助我們?

國防軍備是一門非常專業的領域,仰賴眾多的軍人與專家協助運作,但也非常仰賴國民的支持,烏克蘭已替我們做了一個非常良好的示範。目前國防部也試著推動一連串的改革,包含因地制宜的採購軍備、各種戰備演習、發展國防自主、義務役的改革、教育招集等全民國防的推動,而這些改革,勢必會造成部分的民生困擾以及社會資源的排擠,但身為國民的我們必須了解為了國家的安全,這是屬於必要的犧牲。國防部改革的決心值得我們鼓勵,但更需要擺脫部分專業人士的傲慢,以及陳舊的觀念與陋習,多多傾聽民眾的心聲,與社會進行更多的互動與交流,自然獲得國民的支持,才能真正有效達成軍民一心,同島一命。

此外,我們也該積極拉攏潛在盟友,建立良好關係,以獲取戰時更大限度的支持。

以我們的鄰居日韓為例,經常性的與美國進行軍事演習與交流,同時在國內都有美軍基地。兩國也積極採購美式裝備,意味著他們願意和美國承擔同樣的國防負擔,同時也能在必要時和美國並肩作戰,在這樣的彼此默契之下,也可以大大增加美國做出軍事協助的意願與程度。

客觀的是最需要美軍來助戰的地方對於美軍來助戰的準備是最不足的。台灣一定要竭盡所能強化自身的防衛力量,其次是要有協助美軍援台的準備。

以色列人在歷史上多次亡國,從奔出埃及、巴比倫之囚、亞歷山大的迫害到二戰的大屠殺後,流亡全球的以色列人終能建利自己的國家。然而在建國之初,在穆斯林國家的包圍下,且無法獲得美國的支持中,舉國團結一致,經歷多次滅國危機,在付出許多血淚下保家衛國。也是因為這樣的獨立自主,讓美國在中東政策上能有更多的彈性,在不需直接軍事介入下,進而獲得美國大力的協助。

現今的烏克蘭,也是採取類似的模式獲得北約為首的援助。但反觀2014年的烏克蘭,親俄勢力的領導人,最終引發了一場被強權併吞領土的悲劇。但跟國土廣大的烏克蘭不一樣 - 我們無路可退

強者為所欲為,弱者承受一切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