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03/25

【閱讀心得】《彼得原理》(The Peter principle) 3處方治療不適任階級


作者:朱健豪 醫師



 人偶爾會瞥見自己在鏡中的模樣,一時之間認不出鏡中人是誰,
便笑了出來,直到意識到自己在做什麼為止


環顧生活四周,每個環境或組織總不乏不適任之人:混水摸魚的同事、只說不做的主管、離譜至極的民意代表。而這些人,可能會導致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災難發生。以最近的烏俄戰爭來說,入侵一方的最高領導人,也屬於不適任之人。

那麼,小至你我生活不順遂,大至人類步向滅亡,又該如何去預防?


本書談什麼?

隨著我們閱歷漸增,會發現每個組織裡,都存在著一群不知道如何善盡職責的人。這也是「彼得原理」的核心概念:不管在哪種制度中,每一位員工最後都會升到自己的不適任等級

假以時日,每一個職位最終都會被無法善盡職責的員工所占據。在大多數情況下,決策都是為了符合「讓階級制度存續」的表面目的。換言之,會完成工作的人,都是還沒升到不適任職位的員工


要是「彼得原理」為真,只要時間夠久,包含你我在內的每一個人,都將達到組織內的不適任等級,這一切又該如何預防或治療?



不適任階級治療3處方


1. 預防治療
避免踏上不適任等級。

1.負面思考
有別於常見的正面思考,也就是不去思考向上發展可能的好處,而是反過來思考向上發展可能的壞處,藉此讓我們避開過早踏入不適任等級。

例如思考升遷或許可以為我們加薪、提高地位,但隨之而來的缺點可能包含減少家庭時光、超量的工作、帶領下屬與面對高階主管的壓力等各種負面影響。如此負面考思考極具力量,可以有效預防盲目升遷,導致不適任等級的過早到來。

2.假性不適任
直接拒絕升遷也是一種避免踏上不適任等級的方式,但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不過間接地拒絕升遷倒是一個好方法,也就是營造出不適任的假象,進而不用被迫升遷。

藉由刻意練習,經常性地做出與升遷實質無貢獻的事務,來營造出自己已經不適任的假象。


2. 緩和治療

為已踏上不適任等級者保持健康快樂。


以往對於處在不適任等級的人,習慣使用「雞肋升遷」來掩飾問題,最後造成「階級退化」的結果。


以教育體系作為範例,在社會價值框架下,學校試著以各種方式讓舊時稱作「不及格」,也就是能力不足的學生,以「雞肋升遷」的方式,晉升到他們不適任的年級,久而久之,導致同樣的階級內,卻不具備往日相對應的階級能力。也就是以往代表能力證明的文憑,都已失去評斷學生能力的價值,唯一能證明的只是這位學生接受過多少年的「教育」。


為了避免「階級退化」的惡化,使用「平行升遷」來取代「雞肋升遷」。將處在不適任階級的學生,移出原本所在階級,類似深入學習班,重新精進學習,以期日後能回到預計的晉升階級。這麼做的好處是,不會影響到其他尚未發生階級不適任的學生,更不會產生階級退化的後果,以保障努力獲得的文憑不會縮水。



3. 安慰劑

控制最終職位症候群的症狀。


達到不適任等級,並產生諸多因不適任而產生各種身心現象,例如對辦公桌、紙張有莫名的執著,或是經常顧影自憐、反復無常等症狀,稱之為最「終職位症候群」。對於這樣的情形,可以使用安慰劑的形式來改善,讓形象看得比工作重要。例如不適任的教育工作者不教學,而是花時間宣揚教育的價值;功力不足的藝術家,開始推廣藝術欣賞。

即便如此,使用安慰劑的人表現可能依然不佳,但至少不會阻礙個領域發揮所長,預防專業領域癱瘓。



後記

彼得原理,一本來自於50年前的經典之作,有些內容固然受限於時空,但依然值得我們省思。
撇開「最終每個人都會踏上不適任等級是否」為真,無可否認的我們人類社會確實充滿著效率低落又心力交瘁的人。

功利主義與科技媒體,讓原本就不斷追逐利益的人類,更加狂熱。在現代的社會價值框架下,我們被迫要積極努力向上,凡事要快又多,盡可能的推向極限,甚至挑戰大自然,或是取代「造物者」。如此背景下,人類社會各種盲目升遷、擴張、開發,為了更大、更好,無所不用其極,鎮日犧牲無數時光,甚至賠上健康,只為了執行各種「手段」。然而,卻遺忘了這些手段,是為了達成怎麼樣的目的,迷失了方向,最終踏上不適應的階級

大多數人都在生活的倉鼠輪上無意識的跑著,努力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人類升級武器而殺戮過多人口;提升能源和產品的產出,同時卻污染環境,並讓我們賴以為生的環境平衡遭到破壞。

作為個人,我們升遷向上只是個手段,目的是為了什麼?更好的和諧生活?抑或是以健康換來的血淚獎盃?
作爲人類,我們不斷開發與創造,在繁榮的背後,最根本的目的為何?

自己的答案又是什麼呢?



與其一昧向上,不如想想如何把現狀做得更好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