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3/05/14

【閱讀心得】《藝術顧問寫給職場工作者的「邏輯式藝術鑑賞法」》5種架構看懂藝術


作者:朱健豪 醫師


 藝術是人類的天性 

談到藝術,可能也有許多人跟我一樣,那就是幾乎沒有什麼概念。尤其從小教育過度強調智育,導致對於藝術的素養又更加匱乏,在如此背景下,要去欣賞藝術作品,甚至能說出一番感想心得,無疑是天方夜譚!

不少書籍都強調培養藝術的重要性,藝術可以提升個人的觀察力、想像力與創造力,這些技能也都是現代社會必備的生存能力。

一般非相關科系的我們,又該如何看懂藝術,培養感性能力?

本書談什麼?

要深入理解藝術,必須天生具備感性這項「才能」,或是常說的「藝術感」。更多人以「藝術要用感性理解,不需要任何資訊與知識」。

此外,現今的藝術主流為西洋藝術,身為東方文化的我們,在社會經濟歷史等因素的差距下,讓西洋藝術對於我們來說,又著實隔了許多層面紗,難以理解。

幸好,「藝術感」是可以後天培養的。之所以看不懂藝術品,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我們都停留在表面,以直覺觀賞藝術品。如果能以邏輯式的架構,協助我們完善藝術品相關的背景資訊,以更立體的角度去欣賞藝術品,這番反覆的累積經驗,「藝術感」也隨之形成,自然也看得懂藝術!



5架構輸入解讀藝術


1. 3P
歸納整理,理解作品。

鑑賞藝術的3P架構包含:

(1)Period(時代):這是出自何時的藝術作品,一般西洋繪畫的真正發展都是在文藝復興之後

(2)Place(地點):作品是在何處創作、發表的?藝術的發展與地點有很大的關聯,通常主要來自於富裕的地方

(3)People(人物):創作者的背景,屬於何種藝術風格

一件優秀的作品,必須具備天時、地利與人和,所以我們藉由3P去了解到,組成一件作品的基本架構與背景,讓我們對藝術作品有初步了解,以便進一步鑑賞。


2. 故事分析

追溯藝術家的生命軌跡。


如同閱讀書籍,先了解作者的人生,會幫助我們更了解其創作背後的心路歷程,有助於我們深入作品的內容。

故事分析就是去研究一位藝術家的人生旅途,如何開始與結束。經由5個步驟探索藝術家的人生:

(1)如何踏上藝術家之路:什麼樣的理由與情境下,踏上藝術的道路

(2)與藝術導師、人生導師或夥伴又怎麼樣的際遇:如何深受這些人物的影響,進而產生藝術技巧與心境上的轉變

(3)人生最大的試煉:遭遇到人生大魔王,阻礙人生前行,藝術家又是如何克服?

(4)試煉的結果如何:經過人生最大試煉後,藝術家有什麼樣的改變或進步?

(5)藝術家的使命是什麼:綜觀藝術家的人生,我們必須自己提問「這位藝術家的使命是什麼?」有助於我們深入理解藝術家的角色

藉由故事分析的架構,讓我們經由了解藝術家的生平,更了解所創作的作品,更可以看見其中寓含的生活智慧。


3. 作品鑑賞表

掌握作品實相。


沒有受過藝術訓練的我們,在觀賞一件作品時往往都是根據一個主觀的直覺感受,做出評價,因此也很容易去忽略一些細節。

如果可以藉由一個有架構的檢核表,來檢視每件作品,除了可以培養我們藝術欣賞的特質,同時也可以幫助我們察覺到原本遺漏的細節

作品鑑賞檢核表包含以下項目:

(1)題材:作品的主題、人物、物品與整體情境為何?

(2)色彩:作品主色是什麼?除了主色,有哪個顏色是自己難忘的?

(3)明/暗:作品整體的明暗度為何?

(4)簡單/複雜:作品整體來說複雜度為何?

(5)大小:觀賞作品當下或考慮到作品實體本身的大小

(6)喜歡/討厭:根據上述5點,做出一個綜合喜歡的程度評分


4. 3K

掌握藝術業界的結構


使用3K架構鑑賞藝術的最大好處是,經由突顯作品的創立背景,讓觀看藝術作品的方式由靜態轉為動態。

3K取自3個羅馬拼音的日文字:

(1)Kakushin(革新):當時發生了什麼樣的革新?對藝術界造成什麼樣的變化?

技術或產品的創新,都會對當時的社會產生變動,尤其是發展餘富裕地區的藝術

(2)Kokyaku(顧客):作品的顧客都是哪些職業階層的人?顧客購買的目的為何?

如同商場的供需法則,作品要出售勢必要迎合顧客的需求。傳統西方的藝術作品以宗教為主,後續因富裕階級的興起,作品改為裝飾住所或炫耀個人財富為主

(3)Kyousou(競爭、共創):當時藝術圈的派系為何?彼此間的互動如何?

在名留青史的藝術家出現前,當時藝術圈會存在著所謂的主流派,而這些流派的大師們,彼此的交流互動,都會對藝術圈與後世造成影響

我們可以使用簡報製作的PREP架構來整理3K內容:「Point(結論)—>Reason(原因)—>Example(例子)—>Point(原因)」。

把3K的3種觀點連結,就能讓我們理解某種特色的藝術風格是如何產生,也能看出當時活躍藝術作品的發展與背景。


5. A-PEST

從時代背景理解藝術史。


A-PEST架構用來分析藝術風格與當時整體大環境的關聯,能讓我們以更全面的角度,如同穿越時空般的,更深入的體驗過去。

(1)Art(藝術):想要分析的作品或藝術家是什麼樣的風格,又是如何產生的?

(2)Politics(政治):當時該地區施行怎樣的政治體制?是否有戰爭?與其他國家或區域的關係如何?

(3)Economics(經濟):當時景氣如何?造成當時景氣的主要因素?經濟與藝術有著密切關係

(4)Society(社會):當時的社會背景與造成的原因為何?把焦點集中在「人口變動」、「公共基礎設施」與「宗教」3項與藝術變動較有關的部分

(5)Technology(科技):哪些發明與進步帶來便利與財富?



後記

書中所提的5種架構,可以組合運用在不同場合的藝術欣賞。

A模式:以藝術家為中心3P × 故事分析  × A-PEST = 了解藝術家的生活方式!
就是用「3P」概觀整體之後,再用「故事分析」發掘藝術家的人生軌跡,然後用「A-PEST」理解藝術家生存的時代與所處之地,深入探討該藝術家所處時代的樣貌。

B模式:以作品為中心3P × 作品鑑賞檢核表 × 3K = 深入解讀作品!
就是先用「3P」概觀整體,再用「作品鑑賞檢核表」仔細觀察作品,然後用「3K」探討作品創作時的藝術業界。

運用書中的架構,強迫自己去找尋相關資料,並留意作品中的細節,最後將所有資訊串起,無形之中除了累積我們的各種學識,藉由組織串起資訊,也是在培養我們的邏輯思考、觀察與想像力。

而在這過程中,我覺得最有意思的莫過於,去想像自己身處於藝術家的年代,那樣的社會宗教環境,與人生經歷的各種波折下,懷著種種心思,創造出一件件的曠世巨作,在當下或許未能造成關注,但注定將流傳後世,成為眾人景仰的千古名人,為世世代代提供了精神上的皈依。


透過藝術,讓我們活得像人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