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FU

2022/09/19

【閱讀心得】《場景⾏銷模式》(The context marketing revolution) 傳統行銷已死,場景才是王道


作者:朱健豪 醫師 

書籍圖片來源:天下出版社



想像這樣的場景:週五晚上,一手可樂一手洋芋片,看著自己喜愛的Youtubbe影片,正當來到一個高潮時,跳出Ellen lin的:我不是數學家,但這聽起來很不錯吧!非常差的廣告體驗,對吧。

如果這樣還不夠差,那這樣的場景應該夠惹人嫌:趕著上班的路上,有個女性陌生人示意,希望耽誤個五分鐘請你填寫個問券,制服上寫著愛X雅。

以上兩個場景,都屬於傳統行銷常見的糟糕手法-強迫體驗。固然沒人喜歡被強迫體驗,但這樣的場景目前依然隨處可見。

作者簡介

馬修.史威茲(Mathew Sweezey),研究者、思考者、屢獲大獎肯定的行銷人士,現為Salesforce市場研究部門的負責人。經常在世界各地的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並與世界上最大、最受敬重的品牌合作,包含UPS、AT&T、Dell等



本書談什麼?

我們身處的時代,個人與電子裝置創造出來的各種媒體雜訊鋪天蓋地,傳統的廣告惹人厭惡,想想那一天到晚要你訂閱Youtube premium的時刻。「無限媒體」時代,無論是個人或品牌,如果想要達到行銷效果,勢必要有所變革,以突破海量雜訊,以接觸到消費者。

本書的內容,主要針對品牌企業的行銷人員,提出行銷革命概念,以及執行步驟。但如果你也是跟我一樣,屬於個人工作者專業個人品牌,本書的一些概念也相當有助益,能讓我們在這無限媒體時代找到屬於自己的行銷出口

藉由五大元素架構場景,利用觸發因子引導顧客邁進,在無限媒體時代,突破雜訊,超越演算法,打造自動獲利的顧客旅程。



無限媒體如何改變世界

1. 場景⾏銷⾰命的三⼤關鍵
有限媒體,是指媒體的創作與傳播僅限於那些擁有資本的⼈,雜訊的總量較少。⾏銷⼈員⼀次只傳遞⼀則訊息

隨著網路普及,個⼈超越企業,成為勢⼒最⼤的媒體創造者,進入了無限媒體的時代。有別於有限媒體,無限媒體時代使⽤演算法,即時地把恰當的⼈與恰當的內容連在⼀起。

無限媒體取代有限媒體,也暗⽰了未來的走向 - 場景⾏銷⾰命

改頭換⾯的雜訊創造者

如今所有雜訊⼤致上可以分成兩類:
(1)企業創造的,⼤多是廣告與⾏銷訊息
(2)個⼈創造的,包含簡訊、社群媒體發⽂、電郵、裝置與app的通知

|雜訊已⼤不相同|
場景取代了注意⼒
有限媒體時代,無論消費者正在做什麼,品牌企業都可以發布任何雜訊以吸引消費者的注意⼒。然⽽在無限媒體的時代,任何的通路演算法,只有在判斷那個體驗提供的場景,⾜以推動個⼈參與時,才會選擇它。

透過體驗,⽽不是訊息

有限媒體的⾏銷僅是傳遞產品訊息。在無限媒體的時代,每次互動都是⼀種體驗,都是產品。



2. 新的消費者,新的顧客旅程

|新的消費者|

後AI時代的消費者現在知道,搜索引擎比品牌網站更強⼤。如果消費者無法在品牌網站上找到想要的,他們會立即回頭搜索。

新世界迅速改變了消費者,現在他們認為體驗與產品或服務⼀樣重要,所以⾏銷必須負責創造並維持所有的體驗。 

|新顧客旅程|

無限媒體時代,消費者決策流程,其實是從⼀個觸發因⼦開始的:想要改變某件事的時刻。

觸發因⼦
我們不能再像以前那樣,⼀⼼只想引起消費者注意,讓他們想要某種東⻄,藉此強⾏推動改變。場景⾏銷是利⽤引導⼀種已經存在的慾望,那是從觸發因⼦激發出來的慾望。觸發因子可以啟動顧客旅程,或是在已經展開的旅程上重新開始或繼續前進。

觸發之後:新旅程上的6個點
消費者在⾃⼰的旅程中獲得引導時,才最有動⼒消費
(1)構思階段 
(2)認知階段 
(3)考慮階段 
(4)購買階段 
(5)成為顧客 
(6)推薦



場景如何在⾏銷中運作

1. 打造突破雜訊的場景
突破雜訊以接觸消費者,打造場景的循環,以便在整個顧客旅程中連結品牌與受眾

|消費者參與推動場景循環|

有限媒體沒有記憶,然⽽無限媒體有記憶,⽤來判斷場景的記憶。AI會追蹤相關的體驗,注意消費者的參與程度,以判斷未來的結果。

過去的參與讓AI知道,還會有未來參與,⽽且這個循環仍持續運作。循環是從創造消費者想要參與的體驗開始,是從場景的5⼤要素開始。創造的場景越多,就可以驅動更多的參與。參與度越⾼,相關的體驗就越有可能突破重圍。

|場景架構的5⼤要素|

為了在消費者的場景中接觸到消費者,⾏銷⼈員需要塑造的顧客體驗必須是: 
(1)可得即⽤
(2)顧客許可
(3)全個⼈化
(4)真誠同理
(5)價值⽬標 

品牌體驗融入及結合越多的5⼤場景要素,場景就越廣,更能接觸到受眾。每個要素視為⼀個連續⾯,從場景化最⼩到場景化最⼤。



2. 可得即⽤
有意識地選擇及設計自己傳遞品牌體驗的⽅式,好讓顧客當下獲得他尋求的價值,最終⽬標是幫助⼈完成⼿頭上的任務,在最適合的時機建立單⼀的⼈際關係聯繫,⽽非接觸所以⼈

強迫體驗:要求關注

試圖抓住消費者的注意⼒(想想惱⼈的網⾴跳出廣告)。強迫體驗很少顧及場景,沒考慮到「個別觀眾在那個時刻正在找什麼」,把所有的創意都花在⾃⼰想要傳播的訊息上,⽽不是你為觀眾創造的體驗。

|直接體驗:傳送訊息|

直接體驗不像⾃然體驗有著最⼤的場景化,但可以藉由策略調提升場景化

(1)利⽤「⽤⼾⽣成內容」來參與:
消費者已經為⾏銷創造了場景(如貼⽂),⾏銷⼈員可以在貼⽂下⽅留⾔、或轉發貼⽂,藉此被動地創造品牌體驗。

(2)善⽤「提及」的⼒量:
「提及」讓發⽂當下,「品牌員⼯」或「推薦者」直接把另⼀個⼈與品牌連再⼀起。藉此觸及對⽅的交友圈。 相較於品牌直接發⽂,這種⼈際間的對話是以⼀種更貼近⼈⼼的⽅式

(3)在私訊中互動:
據統計,即時通訊軟體出送訊息被消費者打開的次數,是透過電郵發送的10倍。另⼀統計結果顯⽰開啟訊息後的點擊率來說,即時通訊軟體的點擊率是電郵的6倍
 
(4)使⽤⾃動化讓直接體驗隨時可⽤:
⾃動化讓⾏銷⼈員從「以同樣的⽅式和某個市場區隔啟動每次對話」變成「從⼀開始就與每個⼈進⾏客製化的對話,且可以⼤規模的進⾏」。所有的直接體驗(電郵、社群互動)都可以⾃動化,但需要在技術與策略上做新的投資 

⾃然體驗:許多互動

讓品牌被消費者搜索到,並和消費者互動,這就是打造⾃然體驗。⾃然品牌的體驗透過演算法,提供給消費者。

⽽「互動」為驅動演算法的重要因素之⼀,光是發布及推廣內容是不夠的,使受眾與我們的內容互動



3. 顧客許可
少了許可,品牌體驗就是強迫推銷。

內隱許可

消費者參與品牌活動或造訪網站,就是授予內隱型的許可,含蓄地允許你取得他個資。內隱型許可讓品牌在當下使⽤個資,創造當下更好的體驗,但不能⽤來直接推銷。

|外顯許可|

外顯許可能獲得最好的資料,能提供較⾼場景化的個⼈化品牌體驗。品牌獲得外顯許可的關鍵:

(1)先追蹤對⽅:我們的受眾不單只是潛在顧客,也要包括所屬產業的影響⼈⼠、合作夥伴
、其他品牌。⼈們上社群媒體是有原因的,追蹤⼀個⼈等於是肯定他做的事情是有⼈喜歡的。⼀但對⽅接受你的請求,就可以場景化的⽅式參與他的內容
(2)提供價值交換:品牌藉由提供優惠或價值內容以換取個資,也獲得明確許可

取得明確許可資料該有的4步驟:
(1)直接向消費者索取,透過表單、聊天機器⼈或品牌代表
(2)解釋打算如何使⽤這些資料,消費者會更願意把資料交給品牌
(3)個資應運時全⾯透明化
(4)讓消費者看到握有哪些個資,甚⾄可以開啟關閉或修改資料,消費者會更願意把資料交給品牌



4. 全個⼈化

⼤眾廣告:場景化最低

如今,⼤眾廣告很少刺激消費者⾏動:消費者可以提出任何問題,並在瞬間得到可靠答案。

|市場區隔:對⼩族群有⽤|

|⼀對⼀:場景程度⾼|

⼀對⼀是無限媒體時代的真正⼯具:把受眾的個資與技術(AI)結合在⼀起,使⾏銷⼈員能夠精確地量⾝打造品牌體驗。但因為它是由無定型的品牌傳遞內容,⽽不是專⼈傳遞,場景化程度不及⼈際間的聯繫。

⼈際聯繫:才能突破重圍

線上戶外運動品牌Backcountry透過「裝備專家」,達到人際聯繫的場景化。作者在購買滑雪裝備後,「裝備專家」致電,詢問產品使用上有無疑慮、或是否想要閒聊一下滑雪。藉此達到人際聯繫,實現全個人化的最高場景。

透過社群的成員員⼯成為品牌推薦者,利⽤他們的⼈際關係,讓品牌待在幕後,不要現⾝,是⼈際場景⾏銷的成功關鍵:消費者不願意把時間和精⼒花在「品牌」上,但可能願意把⼼⼒花在⼀個⼈上,⼀個「剛好」只是剛好在品牌⼯作的⼈互動。



5. 真誠同理
利⽤真誠同理三者之⼀的任⼀特質,能提⾼品牌體驗的場景化。

品牌聲⾳:⾃然且富⼈性

拋開僵硬制式的品牌聲⾳,那只會讓⼈感覺⼀點也不真誠,試著加入⼈性讓品牌⾃然。

|同理⼼:讓品牌更吸引⼈|

沒有⼈在乎你的品牌,但若你能證明你是關⼼他們的,他們可能也會開始關⼼你。

|媒體通路:必須⼀致|

務必確認發布的內容,與通路的性質粉絲上那個通路的原因⼀致(IG、FB、twitter)。



6. 價值⽬標
價值⽬標是⾏銷的核⼼。⼀但確立了品牌的更⾼⽬標,就更容易在任何時刻、任何體驗中找到⾃然的⽅式,與受眾分享那個⽬標,更有能⼒塑造出遠遠超越產品局限的體驗。

品牌的⽬標最好是從⾃⼰的環境中尋找,擴⼤品牌在世界上的功能,並致⼒於⽀持它。

企業社會責任:場景有限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簡單來說,企業的⾏為應該更符合社會價值,⽽不僅是追求利潤。運⽤利他⾏為作為突破雜訊的⽅法,是個不錯的開始,但它能創造的場景有限

(1)僅是向受眾傳遞⼀項訊息,即便與產品本⾝無關,他們根本沒在聽
(2)它們與產品或服務沒什麽關聯,除非針對那個議題與消費者產⽣互動

|品牌⾏動:仍由企業主導|

分享與品牌相關的核⼼⽬標⽽非產品。例如製造女性衛⽣⽤品的好⾃在公司把「讓女性更有⾃信」當成⽬標, 藉由短片造成女性甚⾄男性的迴響討論。

|共同⾏動:邀請消費者⼀起做好事|

不僅傳遞訊息,也在消費者的場景中與他們合作,在不直接⾏銷產品的情況下,專注⼀個共同的⽬標,並與消費者共同創造⾏動。


如何在無限媒體時代⾏銷品牌



1. 從廣告活動到顧客旅程
⾝為場景⾏銷者,引領消費者走過顧客旅程,沿著那條路徑邁向下⼀步。為了繪製顧客旅程及執⾏複雜的細節,⾏銷⼈員需要先做的事:訪問顧客,以及了解個⼈在顧客旅程的每個階段做些什麼。

|所有旅程都需要地圖|

為了解顧客走過旅程的場景,我們需要對現有的顧客及潛在顧客進⾏個⼈訪談。關注顧客旅程及其在旅程上⾃然移動的細節,揭開他們在顧客旅程的每個階段正在做什麼想什麼感受什麼,以及自己接下來做什麼為結尾,得到的答案將幫助你了解消費者每個階段所採取的⾏動、感受情緒,以採取更貼近個⼈的⽅法。 

(1)構思階段:為了發現顧客旅程啟動的環境 
(2)認知階段:顧客如何從最初的想法轉向解決⽅案,以及為什麼他會挑選那個選項 
(3)考慮階段:顧客怎麼決定哪些公司進入購買候選名單 
(4)購買階段:顧客購買時的顧慮與如何影響購買⾏為 
(5)成為顧客階段:顧客如何使⽤購買的產品或服務,以及消費的體驗 
(6)推薦階段:顧客為什麼喜歡購買的產品。


2. 顧客旅程中的觸發因⼦
利⽤觸發因⼦,儘早在顧客旅程中頻繁地接觸買家,讓他們朝著每個階段邁進,成為更好的顧客。

認知階段

這時買家提出的問題會更精確地定義他的需求,判斷哪些⽅案可以達成⽬標。回答這些問題是品牌驅動下⼀步的⽅式。在任何通路上回答問題時,不要直接提到你的產品,由員⼯或品牌推薦⼈出⾯回應。此時應該只關注眼前的問題買家的下⼀步,⽽不是銷售。

|考慮階段|

買家在這個階段提出的問題,主要是跟產品及顧客體驗有關。儘早使⽤評論適⽤兩項因⼦:

(1) 主動的去邀請顧客留下評論,同時也想辦法讓他們更容易去寫評論,例如給點誘因 
(2)即便非線上服務的消費商品,在技術協助下,也可以讓顧客試⽤,例如化妝品牌藉由虛擬實境技術讓⽤⼾可以即時看到上妝的樣⼦,並發送產品體驗,邀請顧客到店裡試妝 

購買階段

了解每個買家⾓⾊如何購買為什麼購買。藉由回答消費者常提出的問題,讓他們對產品更熟悉,降低焦慮,有助於增加購買的機會。設計購買流程及決定交貨之類的最終細節,幫他們移除購買的任何障礙。


3. 以⾃動化來指引顧客旅程

設計流動的顧客旅程

對⼀個有場景平台的品牌來說,所有資料都整合在⼀起,每種體驗都非常個⼈化,例如電郵包含來⾃網站、電郵、購買歷史的資料整合。構成場景平台的⼯具⾄少需要5種⼯具:

(1)顧客關係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ment, CRM)
(2)網站
(3)產品
(4)⾏銷執⾏
(5)客服

|利⽤⾃動化程式來達成⽬標|

啟⽤多個觸發因⼦
使⽤「If…then…」公式,這是品牌針對費者⾏為(或缺乏某種⾏為)所發出的⽬標觸發因⼦,例如顧客在30天內未返回網站,就發送電郵。

為下⼀階段的內容創造觸發因⼦
我們的內容要配合顧客旅程⿎勵他採取下⼀步。例如有⼈閱讀部落格的⼀篇⽂章,⾃動化程式可以為他推薦另兩篇⽂章,第⼀篇應該是針對他所處的階段⽽設計的內容,第⼆篇則是應該回答他下⼀階段的問題。

簡化許可流程
要求消費者填寫表單,他不⾒得會接受,可能臨陣退縮。我們可以使⽤「漸進式顧客概況蒐集」,以提⾼參與度,例如第⼀次互動蒐集電子信箱,第⼆次蒐集姓名等。更可以使⽤聊天機器⼈來簡化徵求許可的流程,消費者喜歡跟它們互動,可以消除煩⼈的填表任務。

完成銷售
⾃動化程式也可以引導那些只差臨⾨⼀腳的消費者。無論是內含折扣的電郵,還是提醒買家購物⾞裡還有未結帳的商品。看看樂⾼的聊天機器⼈拉夫,它成交的訂單價格,平均是消費者⾃⼰上網站訂購的1.9倍。

增加顧客終⽣價值(Lifetime customer value, LCV)
購買後我們可以指引顧客推薦品牌,但也是最常被忽略的階段。售後的⾃動化程式會繼續追蹤回購狀況,幫忙留住顧客。


4. 更快且更好
想要擴⼤事業規模,不是靠想出最有創意的點⼦,⽽是快速測試假設以獲得最佳結果。快速測試的流程稱為「敏捷開發」,藉由反覆測試改進消費旅程中的任何體驗,以盡快取得最佳結果。 

|以更少的時間,打造更好的顧客旅程|

敏捷流程是從⽤⼾故事開始(訪問顧客獲取),由⼀群技能不同的⼈所組成的團隊 - 產品⼩分隊,共同協作,測試假設,或所謂的「最⼩可⾏體驗」(Minimum viable experience, MVE),獲得及時回饋,反覆執⾏以創造更好的體驗,使每個創意都能達到最⾼的價值

|使⽤敏捷備忘錄來維持專注|

敏捷開發能幫品牌關注及創造當下最有價值的體驗,但由於時間有限,很多好點⼦無法優先考量,甚⾄遭到忽略。

備忘錄是團隊編寫的動態清單,代表團隊對任務項⽬的集體看法。藉由「100分練習」,請團隊成員根據對事業⽬標影響重要性,分配總分100分給清單上的任務。根據最終分數加總果,重新排列團隊任務的優先順序,確保對事業影響最⼤的任務能夠被優先完成。


5. 新商業模式
有限媒體時代,⼀直以「打造 - ⾏銷 - 銷售」為行銷標準程序。這種商業模式把⾏銷⾓⾊局限於介紹產品,歷史悠久的賓 汽⾞屬於此⼀代表。相較之下,新創的特斯拉,可說是場景⾏銷⾰命的典範,「⾏銷 - 銷售 - 打造 - ⾏銷」。

特斯拉:顧客旅程中的場景⾏銷

特斯拉的⾏銷始於顧客旅程的構思階段,專注於⼀個共同⽬標:透過創新,專注於永續⽣活(不只是關注電動⾞)。

在考慮階段,與電動⾞相關的搜索結果都是由特斯拉稱霸。

在購買階段,特斯拉排除了買家與業務員議價的可怕耗時流程,使⽤特斯拉網站來安排試駕,並可以藉由 MyTesla網站來⾃⾏設定汽⾞,同時也安排顧問(不是業務員)來協助權衡各種選擇。 

在成為顧客階段,特斯拉提供全天候24⼩時的技術⽀援,並在維修到期時主動提醒⾞主。過了⼀段時間,特斯拉會介紹⾞主了解引薦計畫,該計畫向引薦的⾞主及買⾞的朋友提供1000美⾦的獎勵。

傳統行銷與場景行銷的差異,反映在兩家車廠的銷售上:特斯拉Model 3每輛⾞的平均廣告費是6美元,賓⼠則是926美元,但特斯拉在美國國內的總銷量為賓⼠C系列轎⾞的3倍。


6. 第⼀步,以及最後⼀些想法

得到管理⾼層的⽀持

內部資料佐證論點:團隊可以利⽤敏捷流程進⾏場景實驗,創造⼀個「最⼩可⾏體驗」(MVE),把結果及本書呈送給⾼層。

|最後⼀些想法|

如果你無法說服管理⾼層或品牌前進,切記,不是所有的品牌都能⽣存下去。你應該去尋找那些願意接受改變的公司 。



結語

無限媒體時代,當消費者不再傾聽,我們需要藉由場景來改善消費者的體驗,藉由觸發因子引導消費者前行於顧客旅程上。

架構場景的5大要素:
1.可得即用:幫助消費者解決當下的問題或獲得當下尋求的價值
2.顧客許可:藉由內隱或外顯的許可取得消費者個資
3.全個人化:運用個資,打造貼近個人的品牌體驗
4.真誠同理:一改僵化的品牌原則及制式語言,試著說「人」話
5.價值目標:談論產品或服務以外的話題,培養更深入的顧客關係

新消費者的顧客旅程:
1.構思階段:消費者有個待處理的目標,開始找尋解決的方式(例如想變時髦)
2.認知階段:從各個解決方式中,找出可行方案(例如買一雙鞋讓自己變時髦)
3.考慮階段:釐清可行方案中的相關細節(例如一雙特定鞋款的資訊)
4.購買階段:決定如何以及找誰購買(例如以最低價格在網購平台購買)
5.成為顧客階段:如何使用購買的產品及服務
6.推薦階段:美好的顧客體驗讓顧客提升為品牌推薦者



後記

起初開始嘗試個人品牌經營時(其實也才兩個月而已!),有試著在臉書投廣告,但結果就像各大部落格的頁面廣告一樣,會去點擊的唯一可能性大概是不小心點到罷了 - 對行銷結果沒有太大助益。其實也如同本書提出的實例:Google Ads花費了數十億美金投入廣告,結果僅帶動了0.3%的消費行動。這種結果大概是寫一個慘字也不足以形容其悲壯性。

作者提出的場景5元素、顧客旅程6階段,即便是行銷概念停留在已知用火的我,也能對無限媒體的行銷有一定的認識,甚至進一步實踐的可能。即便書中強調自動化的重要性,發揮《一人公司》的精神,搭配上強化的直接體驗、嘗試鼓勵獲得外顯許可強化市場區隔、練習同理、善盡社會責任,個人品牌如你我,藉著少許的花費,也能建構一個適當的場景,排除令人厭惡的內容,讓消費者有著良好的體驗!

消費者渴望的是體驗,不是內容

以上資訊如果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們或留言告訴我。